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影响延边地区HCV传播的危险因素及其传播方式,掌握该地区HCV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探讨HCV基因型与疾病发展和治疗应答的关系。为制定更切合实际的防治措施奠定基础,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研究方法:按照病例组与对照组1:1配对的原则(按性别相同、年龄上下相差不超过5岁配对),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各调查了190例。对170例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测出HCV的基因型分布、生化及HCV-RNA指标。研究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民族、居住地、文化程度、家族丙肝史、共用牙刷、共用指甲刀、共用浴巾、使用安全套、透析史、共用注射器、手术、输血或血制品、针灸史、口腔诊疗史、内窥镜、面容、纹身、洗浴场所、理发修面等19个因素对HCV发病有统计学意义;(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民族(OR=3.197)、文化程度(OR=2.156)、家族丙肝史(OR=0.249)、共用牙刷史(OR=13.849)、安全套史(OR=0.282)、输血或血制品史(OR=0.190)针灸史(OR=0.347)、口腔诊疗史(OR=0.406)、洗浴场所史(OR=2.204)理发修面史(OR=4.128)、性病史(OR=1.573)、母婴传播史(OR=1.639)等对HCV传播有影响。(3)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91例(56.2%)1b型,70例(43.2%)2a型,1例(0.6%)为综合型即ab型;(4)两种基因型的年龄、性别、民族以及各生化指标(ALP除外)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AST、ALT、ALP(2a基因型)、GGT、TBIL、DBIL、PT、HCVRNA等生化指标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值。(5)丙型肝炎患者是否合并肝恶性肿瘤与病毒基因型分布无关(x2=0.788,P=0.375)。研究结论:(1)影响延边地区丙型肝炎传播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有丙肝家族史,输血史,手术史等12个,朝、汉族在使用安全套习惯、有偿献血、学历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延边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主要为基因1b和2a型,两个民族的基因型分布无统计学意义。(3)延边地区HCV基因型与临床生化指标的变化无相关性。但基因lb型的病毒含量水平明显高于2a型。(4)丙型肝炎患者是否合并肝恶性肿瘤与病毒基因型分布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