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户的参与,一是农户作为休闲农业的主要参与主体之一,能够独立运营管理经营很多休闲农业项目;二是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影响着休闲农业土地供应的问题。因此,探究农户在休闲农业发展背景下的土地流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意义重大。本文首先阐述了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创新及不足等。其次,介绍了与本文相关的概念定义及理论基础,概念包括土地流转、休闲农业;同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海南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提出了研究假设,选取主观规范、行为态度、行为控制3个因素为前因变量,选取土地流转意愿为中介变量,选取土地流转行为为结果变量。最后,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海南15个休闲农业发展区域周边的农户为调查对象,累计收到551份,得到有效问卷510份,有效率为92.56%。利用SPSS23.0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信度、探索性因子、效度方面的分析,利用AMOS23.0构建海南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根据实证结果总结出相应的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及下一步的研究展望。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主观规范、行为态度、行为控制三个前因变量均通过农户土地流转意愿间接影响土地流转行为。三个前因变量对土地流转意愿具备显著正向影响结果,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361,0.249,0.323;土地流转意愿对土地流转行为具备显著正向影响结果,标准化路劲系数为0.380;行为控制对土地流转行为具备显著正向影响结果,标准化路劲系数为0.421。从实证结果来看,行为控制对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直接正向影响程度最大;(2)个体差异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差异性影响较大,从农户的个体信息的差异性分析结果来看,男性农户的产生土地流转行为的可能性是高于女性的;25—35岁之间的农户更容易产生土地流转行为;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员参保比例越高的农户,其产生土地流转行为的可能性越高。本文的创新体现在:理论选取应用的创新和土地流转影响因素指标选取上的创新。本文研究的不足体现在:对土地转出及转入尚未分开研究;对农户实施土地流转行为的经济机理要素研究不够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