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的视角研究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是一个富有创意、但却充满艰辛与挑战的学术课题。对《务虚笔记》的研究多矣,但从复调理论角度切入还未曾见过。本论文对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归纳,以此为理论视角,认真细致地解读《务虚笔记》的文本,分析其中的“大型对话”与“微型对话”,论证了史铁生复调小说创作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性存在,《务虚笔记》是他作为中国当代哲思型作家最杰出的代表之作。其以人的根本处境为立足点,以小说的方式思考存在,创造出了多样的对话形式,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看这世界这生命的新的角度,而且小说通过对爱情与残疾、生存与死亡、命运的必然与偶然、爱的平等与差异等主题深沉的思索和灵魂的拷问,向读者呈现了人生存的精神困境以及超越这种困境的人生存的多重维度。通过从复调理论这一新的审美维度对小说深层内蕴的解读,使文本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掘,使作品深邃和丰富的意蕴得以呈现,从而为读者理解和把握《务虚笔记》提供了新的艺术角度和思想上的启发,进而让读者以一种新的审美姿态更全面深入地审视人的存在。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引言”,简要介绍了史铁生的主要创作,从四个方面概括总结了史铁生《务虚笔记》的研究现状:读书笔记式研究、形式论研究、比较研究、思想性和宗教方面的研究。并交代了论文的写作目的和切入点:即通过从复调小说理论这一新的维度对《务虚笔记》做深入的研究,目的是使《务虚笔记》在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上进一步增殖,并且在复调小说理论框架下有新的突破和发现。第二章,对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详细分析了复调小说理论三个层面的哲学基础,并重点界说和论述了复调小说理论中的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大型对话主要表现为各种声音之间、完整形象之间、小说的完整层面之间存在的人类思想的对话关系;微型对话主要表现为主人公内心的思想矛盾构成的内心独白,包含个人内心各种思想的对话以及与他人言语的对话。第三章,讨论《务虚笔记》中的大型对话,分为三个部分:作者与主人公——“我”与“我的世界”的对话、故事与故事的对话、对O之死因的众声喧哗。第一部分从两方面进行论述:第一,围绕着“我”与“我的世界”的对话关系论述了现实世界与可能世界的存在关系;第二,通过对人存在的终极追问来探寻人存在的终极意义和价值。第二部分分析论述了故事之间关于爱情与残疾、公意伦理与个体伦理、命运的必然与偶然等主题所形成的对话。第三部分通过从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面对O之死因的推测,进而展开了有关爱的自由平等与差异,有关现实之爱与可能之爱的探讨,形成了思想之众声交流的狂欢。第四章,讨论《务虚笔记》中的微型对话,分为四个部分:残疾人C——“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女教师O——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画家Z——沉重的“傲慢与偏见”、诗人L——荒原上真实的梦想者。这一章主要通过分析论述小说中人物自身的“复调性”,进而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丰富,揭示了“复调”灵魂的纷杂、挣扎和痛苦,呈现了人存在的多重维度。结语部分指出,通过较为详尽的分析讨论,本论文提出了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具有“复调性”特征,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复调小说理论的框架下,对《务虚笔记》进行了个人化阐释,对《务虚笔记》中的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有一些深层的挖掘,为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把握《务虚笔记》和史铁生创作的深层内蕴提供了新的审美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