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激化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失衡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国家提出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考改革方向。分类高考提出以来,浙江、上海等地相继展开试点。不久以后,江西也将对高考进行改革,实行分类高考。作为高考改革最相关的利益主体——考生,他们对“分类高考”的态度对政府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鉴于此,本研究从考生的角度出发,研究以下几个问题:考生对分类高考的认知如何?如果实施分类高考,考生的选择意向如何?什么因素影响了考生的选择意向?考生选择意向的背后机理是什么?如何引导考生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类型等。带着这些问题,本文首先进行文献分析,确定相关概念的界定,明确“分类高考”的内涵。接着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南昌市9所高中的321名考生,并通过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探讨考生考试类型选择的意向以及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总体上,考生选择两种考试类型的比例差异不大,但是相关变量对考生选择意向有显著差异;“考生特征”是影响考生选择意向的最主要的因素;考生对学术型高考越认可,其选择学术型高考的可能性越大;“考试成绩”、“风险认知”以及“能力认知”等不影响考生考试类型的选择。并就此提出以下建议: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多方位提供服务,构建完善的高考支持系统;高校要回应市场发展需求,重新审视自身的办学地位,适时转型;高中阶段搭建职业生涯规划平台,推进家校合作,提高考生职业成熟度;考生要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树立风险意识,审慎选择。家庭要转变教育观念,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