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芒针透刺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瘀滞型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评估芒针透刺治疗肩周炎瘀滞型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60名肩周炎瘀滞型患者,患者均来源于我院针灸科,借助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两组可比。采用VAS评分和CMS肩关节功能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治疗前两组评分无明显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芒针透刺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瘀滞型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评估芒针透刺治疗肩周炎瘀滞型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60名肩周炎瘀滞型患者,患者均来源于我院针灸科,借助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两组可比。采用VAS评分和CMS肩关节功能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治疗前两组评分无明显差异,对照组为常规针刺组,主穴为:肩髎,肩髃,肩贞,肩前,阿是穴,阳陵泉,条口透承山。选用1.5寸针灸针,毫针刺法,平补平泻。治疗组为芒针透刺组,主穴为:极泉透肩贞,极泉透肩髃,外臂臑,肩髃,曲池,外关,条口透承山,选用3-5寸针灸针,芒针透刺法。两组针刺治疗后,取阿是穴拔罐,留罐5分钟左右。每天治疗1次,1个疗程治疗6次,一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和CMS肩关节功能评分,并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疗效。结果:1.对比两组基线资料,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VAS评分和CMS各项评分,都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种治疗方法均可减低患者VAS评分(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芒针透刺组较常规针刺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3.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提高患者痛评分、ADL评分、ROM评分、及CMS总评分(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后CMS各项评分及总评分,芒针透刺组较常规针刺组提高更为显著(P<0.05)。4.两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优于对照组80%。结论:1.芒针透刺和常规针刺均对肩周炎瘀滞型有较好疗效。2.本次研究显示芒针透刺在降低VAS评分,提高疼痛评分、ADL评分、ROM评分及Constant-Murley总积分上显著优于常规针刺,可更好地减轻患者肩部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总结近年来关于郁病的辨证研究,明确郁病的常见证型及相关主次症状,从而有利于中医药对于此类疾病的诊治。同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郁病气滞血瘀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冠心病合并抑郁发作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2000年1月-2020年1月近20年间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中医药治疗郁病的相关文献期刊资料,对纳入文献进行整理,记录选取文献的名称、作者、刊
目的探讨应用FOCUS-PDCA质量改进工具,以针灸综合疗法作为干预手段对住院中风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应用FOCUS-PDCA质量改进工具,通过发现问题、组建持续质量改进小组、明确现况、发掘问题并分析原因、选择需要改进部分、制定改进计划、实施、检查结果和总结反思并持续改进9个步骤,基于住院中风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较高的问题,成立持续质量改进专题小组,全面分析住院中风患者吸入性肺炎
目的:运用中药补肾健脾化瘀法结合生活方式管理治疗痰瘀互结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Insulin Resistance,PCOS-IR),探讨其治疗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1年1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诊断为胰岛素抵抗型PCOS,辨证属痰瘀互结证患者67例。将纳入
目的:本课题是一项回顾性研究,通过收集符合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诊断标准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化验检查结果,分析CKD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化验检查结果,通过分析结果可了解CKD合并肠道功能障碍(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GD)的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CKD患者的治疗、延缓CKD疾病进展、提高CKD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数据资料。运用“肠肾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温针灸疗法和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脾胃虚寒型痞满的疗效差异,探讨温针灸治疗本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掘温针灸治疗本病的优势所在,为临床上治疗中风后脾胃虚寒型痞满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将60例中风后脾胃虚寒型痞满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针对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合并的基础疾病予以“醒脑开窍”针刺治疗以及相应常规对症治疗,如抗凝、控制血压、降糖等,此外,针
目的:本课题以梨状肌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即时止痛效果等多个角度客观地评价舒筋通络针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针刺疗法进行比较,旨在为临床工作中应用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提供一套疗效确切、简便易行的新方案。方法:本课题研究对象选择自2020年3月-2021年1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门诊及住院部,并且临床确诊的患者
目的:通过对“养血舒筋”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拘挛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探讨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此外,探讨分析“养血舒筋”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拘挛的作用机理,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拘挛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收入64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手拘挛患者,并对其随机分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各接受为期两周的治疗,每周一到周六实施治疗,周日休息
目的:本研究通过“调阴和阳”针法结合镜像疗法治疗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运用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中手指及手腕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手功能评定量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 EMG)的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真实医疗环境下针刺综合疗法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改善的效果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相关证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收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临床部三病区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采集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既往是否中风的信息,并在入院及出院时评估患者上下肢肌力、神经功能缺损及残疾程度,对纳入的患者进行针刺综合治疗并记录治疗时间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将其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数据并获得结果,以探索适合中风后认知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符合标准的60例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均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和病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础疾病管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