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技术创新扩散效果研究——以四川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huan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技术创新扩散是国家和地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技术创新及扩散研究的不断深入,各个地区如何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发展工业经济、对区域技术创新系统进行优化配置、提高技术创新扩散效果,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本文提出用技术创新扩散效果来评价工业技术创新扩散的状况,针对存在的症结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区域技术创新扩散效果。 本文首先回顾了区域技术创新扩散的相关理论。区域创新理论主要以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为代表,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梯度推移模式理论;技术创新扩散理论则主要整理了技术创新扩散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各种流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扩散评价理论主要归纳了现在较常用的数量测度、计量经济学、社会评价等三种方法。在理论基础上,将影响区域技术创新扩散的各种因素纳入扩散系统之中进行了分析,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系统内环境中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系统外环境中的政策、市场、中介、社会支撑等。并对技术创新扩散阶段和过程模式进行了分析。 其后,笔者研究了区域技术创新扩散效果的内涵,根据以上理论的研究和技术创新扩散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通过多次征询专家意见,运用层次分析法,拟定了区域技术创新潜在能力、区域技术创新扩散能力、技术创新扩散绩效等三个准则,21个评价指标组成的区域技术创新扩散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详细地对区域技术创新扩散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笔者收集了2002年至2005年,四川、陕西、重庆三个省市,以及西部地区、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各项统计数据,并针对技术创新潜在能力、区域技术创新扩散能力、技术创新扩散绩效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着重对四川省2002至2005年四年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单独评价,剖析了四川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存在的问题,提出技术创新扩散效果的对策措施。
其他文献
对 Cu-Si 二元系中的 k 相和η相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k 相属于镁型六方晶系,晶格点阵参数为 a=b=0.2561nm、c=0.4184 nm、α=β=90°、γ=120°,k 相不稳定,在室温下长期放
本文以陈寅恪先生“新自然说”为引子,对魏晋自然观展开论述。在不拘泥于陈先生原意的基础上,试图重新审视“新自然”的涵义,并探寻其与魏晋自然审美意识的形成及其表现形态
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当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的影响,经过历代医家结合自身实践加以丰富,逐步产生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传统医学伦理思想体系。这是祖
现代性问题长期以来就是西方学者十分关注和激烈争论的主要理论话题之一。最早对现代性问题予以分析的是康德,正如福柯所说:“康德的批判标志着我们的‘现代性’的开始。”在西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