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利用行为的监管制度研究

来源 :广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我国社会从“互联网+”转为“智能+”,生物识别信息因其唯一性、高联系性、便捷性等特征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实践中,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主体常常面临着非法收集与分析、非法利用与共享、信息泄露等问题。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收集方面,平台时常采取格式条款的方式以规避知情同意原则,使得信息主体并未享受到应有的选择权、访问权、删除权等众多信息权益。同时,信息利用者在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过程中时常超越原有目的,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进行广泛的收集。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存储方面,平台时常在自身缺乏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情况下进行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存储,导致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不安全风险提升,信息泄露频发,催生非法产业。信息利用者种种非法利用行为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目前对于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立法的滞后以及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监管缺失。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完善我国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利用行为的监管制度,打击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非法利用行为,以维护广大公民的个人信息权益。本文以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利用行为的监管制度为题,分析我国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利用行为在监管方面的现状及问题,对完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利用行为的监管制度提出建议。首先,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利用行为的监管立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主要涉及删除权、选择权、法律责任等层面。其次,强调我国应当设立一个专门的生物识别信息监管部门。第三,应加大生物识别市场的监管。第四,建立一个全过程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监管模式,其中包括对生物识别信息利用场景的评估;在审查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利用标准中引入比例原则;建立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利用许可制度;建立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去识别化”的标准;建立公开透明的执法信息披露平台等。第五,鼓励民间生物识别信息保护组织的发展。最后,完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利用主体的救济手段。
其他文献
随着机构养老服务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在院舍中度过晚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养老机构作为老年群体生活的场域,其所蕴含的能力更为丰富。而在相对封闭的院舍环境下,由于生理机能的衰落、社会地位的下降以及机构环境的限制,使得老年群体社会角色和身份逐渐丧失。为了减少院舍老人的无角色感,促进老年群体积极进行社会参与,本文围绕院舍领袖培育开展研究,基于赋权增能理论的指导,进行“聚宝盆”小组服务。笔者
1910年代后期,古典好莱坞叙事体系成型,单线核心叙事成为好莱坞叙事的主流。到了1940年代初到50年代前期,闪回开始被大规模、结构性地使用。闪回技术令观众的注意力不再受单一时间维度的局限,但在整体上并没有改变影片完整的线性故事结构。1960年代到1970年代进入新好莱坞时期,这个时期的叙事由于吸收了很多欧洲现代电影的叙事技巧变得更加碎片化和主观化,呈现出非线性化的倾向,具有非线性风格。进入19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工具,人们通过手机上丰富的移动应用获取资讯、传递信息,与传统媒介相比,人们更愿意选择便于携带、更新迅速的资讯类移动应用。然而,现有的非遗资讯类移动应用作为非遗内容传播的主要平台之一,却因内容表现力差、对大众吸引力低等原因未能充分发挥移动应用的传播作用,最终淹没在移动应用的苍茫大海之中。与此同时,各行各业的热门移动应用逐渐开展游戏化设计实践
随着权利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纳税人开始注重权利的行使。一方面,纳税人可以行使知情权获取需要的涉税信息并监督税务机关的行政行为;另一方面,纳税人也可以行使信息权以避免自身涉税保密信息遭到侵害,纳税人的知情权和信息权如同一个钱币的两面,共生共存。纳税人知情权和信息权的行使,实践中常出现这样的两难境地,当一方纳税人申请公开第三方纳税人的涉税信息时,税务机关不当的信息披露极易损害第三方纳税人的信息权,进
中国是一个有着9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着中国绝大多数的人口,未来中国的发展必须是牵动着全国农村人口的村民自治模式。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农村村民依法独立管理村务的基层民主制度。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部分,是新形势下农村治理的有效途径。村民自治的主要特点是充分体现民主制度的特点。村民自治的出现,就彰显了它的生
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社会问题,也是党和政府多年来致力解决的一项民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特别是十八大的召开,国家再次把扶贫开发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全民参与、合力攻坚,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媒体作为社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设置和传播议题的重要角色。因此,研究媒体的扶贫报道,不仅有利于促进公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了解和认识,也有利于搭建扶贫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纸质报纸和期刊不再是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来源。同时,先进的科技也使二十一世纪成为信息爆炸的时代,针对同一事件的新闻报道在短时间内能达到成百上千条。新闻标题作为读者首先阅读的信息,承载着涵盖新闻大意及吸引读者的重要功能。于是,新闻工作者们在标题中大量使用各类修辞,以增加新闻标题的趣味性,以便吸引读者的目光,因此,对新闻标题中的修辞的研究十分重要。目前已有许多
近年因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的倡导目标,金融领域也以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行动支持各行业走绿色环保的道路,其中为了给绿色产业项目提供更好的融资渠道,新型金融工具绿色债券逐渐成为债券市场的重要一员,而绿色属性是其不同于其他一般债券的独特特征。对于绿色债券的绿色属性,各国政府都出台了相关认证标准,并要求绿色债券的发行者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已有研究表明环境信息披露和企业融资成本这二者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司法实践中,办案机关办理毒品案件时,大都不进行毒品纯度鉴定。地方法院进行量刑时,也大都不考虑毒品纯度这一因素。这明显是不合理的,因为从毒品的药理性来看,纯度不同毒品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不同。然而,以往在讨论毒品纯度对量刑的影响的研究中,总是按照如下逻辑展开:毒品纯度影响毒品数量→毒品数量影响量刑。于是,毒品纯度如何影响毒品犯罪的量刑的问题被直接转换为:毒品纯度如何去影响毒品数量的问
托马斯·品钦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其作品多以百科全书式的内容、庞杂多样的主题、神秘的叙述以及黑色幽默风格著称。其代表作《万有引力之虹》自1973年问世后便引起广泛关注,并多次获奖。在小说中,品钦构建了一个迷宫般的神秘世界。本文以作品中的神秘性作为切入点,帮助读者在小说迷宫中理清思路,考察品钦如何在情节构造、人物塑造和叙事技巧上作神秘化处理,使得文本呈现层层叠叠的神秘性,拷问和考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