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探讨《后汉书》李贤注体现出的语言观点。尽管李贤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但《后汉书注》中却体现出了一些极有价值的观点,其中的有些观点,即使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也是科学的。对于其观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察: 一、词 李贤对词形、词义、词聚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各方面都有深刻的见解。其中尤以对词义的发明最为突出,他探讨了词的命名之由(释名源)、引申理据、词义的历史演变以及词的隐含义、社会义、色彩义等,其中有些方面与当今英国著名语义学家利奇的观点一致。在词形上,他对单纯词(主要是外来词),合成词及短语都有较清晰的认识。词聚指按一定的语义关系所形成的词义类聚。在此李贤发现了概念类属词聚、总分词聚等。 二、语法 首先,李贤考察了词类活用,诸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等,还有名词、形容词用如动词的一股用法和动词、形容词兼代中心语的功能。其次是对语法形式及其意义的探讨,如语序、句子的逻辑关系等。 三、修辞 对于此,李注主要是从积极修辞的角度着眼的。他揭示了《后汉书》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夸张、借代、委婉、避讳及数词修辞等。 四、言语、语用、文体功能 李贤注意到了言语对语境的依赖性,同时又考察了说话者的意图,这就涉及到了语用学的范畴。另外,他对语言的文体功能也有所认识,即发现语言除有传递信息的概念功能之外,还有对事件的道德意义的评价,即人际功能。 五、总体原则 类的概念:李贤意识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可以推一以知二,连类而及,所以他很注意对类的探讨。 雅俗关系:李贤重视俗语的作用,能够在训诘实践中以俚语证成古义。 因声求义:李贤认识到了语音在语言系统中的重要性,并能成功地运用这一有力工具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