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鲇幼鱼营养需要的初步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zr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明黄河鲇(Silurus lanzhouensis)幼鱼对饲料蛋白、能量、钙、磷、必需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选择粗蛋白、总能、蛋能比、赖氨酸、蛋氨酸、非植酸磷、钙作为试验因素,每个因素设6个水平,采用均匀设计U6*(64)设计黄河鲇幼鱼饲料配方,制成6种试验饲料。饲料中粗蛋白为37.00%~49.08%,总能为18KJ·g-1~20.5KJ·g-1,蛋白能量比为1.80 g·KJ-1~2.73 g·KJ-1,赖氨酸为1.8%~2.8%,蛋氨酸为1.03%~1.25%,非植酸磷为0.5%~1.0%,钙为0.77%~1.34%。同一批1龄黄河鲇幼鱼,经过驯化转食后,选360尾(170±5g),分为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饲养于2m×1.5m×1.2m网箱中,投喂试验饲料,饲养60d。饲养试验结束后,测定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肌肉和肝脏中RNA/DNA值、离体条件下对6组试验饲料的粗蛋白和干物质消化率,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和优化求解,分析研究黄河鲇对蛋白质、能量、蛋能白、非植酸磷、钙、赖氨酸、蛋氨酸等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   试验结果表明:   (1)摄食第3组饲料的试验鱼生长状况最佳,肌肉和肝脏RNA/DNA值高于其它组,离体条件下黄河鲇对第3组饲料的粗蛋白消化率和干物质消化率均高于其它5组。   (2)通过对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降维分析,饲料中粗蛋白、能量、赖氨酸、蛋氨酸、非植酸磷、钙水平对黄河鲇幼鱼生长、肌肉和肝脏蛋白质合成能力、饲料的离体消化率影响明显。   (3)饲料中蛋白值水平为42.48%,总能为19.39kJ/g,蛋白能量比为2.004 g/KJ时,黄河鲇幼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蛋白质水平为42.96%,总能为19.31KJ/g,蛋能比为2.72g/KJ时,黄河鲇幼鱼肌肉和肝脏RNA/DNA值最大;蛋白质水平为41.87%,总能为20.0KJ/g,蛋白能量比为2.23 g/KJ时,黄河鲇幼鱼对粗蛋白的离体消化率最大;蛋白质水平为42.28%,总能为19.92 KJ/g,蛋能比为1.8 g/KJ时,黄河鲇幼鱼对饲料干物质的离体消化率最大。   (4)饲料中钙含量为0.54%,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和肝脏中RNA/DNA值、粗蛋白离体消化率、干物质离体消化率达到最大值;非植酸磷含量为0.50%~0.53%时,生长指标最好,肌肉和肝脏RNA/DNA值也达到最大值,且对饲料粗蛋白离体消化率和干物质离体消化率最高。   (5)黄河鲇幼鱼对赖氨酸的需要量不低于2.8%;蛋氨酸含量分别为1.19%、1.14%、1.12%、1.25%时,黄河鲇幼鱼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肌肉和肝脏RNA/DNA值、粗蛋白离体消化率、干物质离体消化率达到最大值。   综合分析,黄河鲇幼鱼对饲料中粗蛋白质的适宜需要量为41.87%~42.96%,能量适宜水平为19.3KJ·g-1~20.0KJ·g-1,最适蛋白能量比为1.8g/KJ~2.7g/KJ;对饲料中非植酸磷的适宜需要量为0.51%~0.54%,对钙的适宜需要量为0.54.%:对饲料中赖氨酸的需要量为2.8%,对蛋氨酸的需要量为1.12%~1.25%。
其他文献
在小麦籽粒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生产的最终产量受到灌浆情况的重要影响。不仅籽粒的质量好坏受到灌浆的影响,而且籽粒的产量多少也受灌浆的控制。为了提高小麦的质量和小麦的库容、增加小麦的产量,需要研究小麦灌浆过程的反应机理,而灌浆过程需要的水分是由小麦茎秆输送的,所以有必要对灌浆过程中小麦茎秆中的水分特征进行探索。在传统的水分研究方法中,对小麦在灌浆过程中茎秆的水分分布情况和相态变化情况都研究的比较少。并且
本文以机械钻孔形成的微米多孔金属膜为掩膜,以聚碳酸酯(PC)、聚酰亚胺(PI)为基膜,电子束通过掩膜上的小孔,辐照(蚀刻)高分子基膜,再用化学试剂腐蚀已蚀刻的高分子膜,利用辐照和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