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证券化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历一系列的发展现已成为企业的新型融资工具,实现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其共同发展。总体上讲,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起步相对较晚,国内试点的项目大多数是银行贷款和大型基础设施的受益权,基本上甚少有应收账款相关项目;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应收账款证券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以及企业成功进行资产证券化和风险防控等相关经验不足的因素,都导致了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证券化发展较为缓慢。本文介绍了我国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目前存在的现实困境,结合资产证券化相关理论和现实中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成功经验,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以SYJC企业应收账款的实际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首先,从SYJC企业融资渠道、融资需求和企业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优势三个角度分析了SYJC企业进行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具有必要性;其次,从SYJC企业自身、投资者和市场环境三个角度分析了SYJC企业进行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具有可行性;再次,对SYJC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包括:特殊目的机构的选择、资产池的构建、对资产池中的现金流进行分析、SPV购买应收账款折扣的设计、资产池中违约率的预计、信用增级方式的设计、产品定价分析等方面,并利用结构化分层模型来验证相关参数的合理性。最后,为了保证证券化质量,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提出该公司应收账款证券化的保障措施。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实例分析与方案设计帮助应收账款较多且现金流紧张的企业,运用应收账款证券化工具融资,以解决企业的财务困境,使运营效率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