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不可再生的重要物质资源。土地利用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人类对土地利用的范围和强度不断扩大和加深,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了实质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进行土地利用对生态安全的评价与实证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此出发,选择了生态脆弱区贵州省普安县为研究区域。通过搜集历史图件、政府统计数据,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及综合评分法,对研究区1998-2007年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状况以及这种变化对生态安全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包含如下几个方面:1、普安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本论文分别分析了普安县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数量和空间格局及质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结构变化方面,耕地减少比例最多,由1998年的36.12%下降到2007年的33.80%,减少了2.32%;数量变化方面,耕地面积减少共计3302.56公顷,其减少数量居首位,与此对应的,林地、园地、建设用地逐渐增多;土地利用程度方面,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值从1998年的215.17下降到2007年的213.90;从空间格局角度来看,土地利用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略有下降,而对应的是,优势度在上升;质量方面也有所好转。2、普安县土地资源生态系统安全综合评价。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多年的人类活动使得普安县的土地利用/覆盖状况发生了变化,正是这种变化使得其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本论文从土地利用/覆盖格局的角度出发,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框架,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根据评价对象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按照层次分析方法,构建出一个包含18个指标的区域生态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评价标准,从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生态安全综合评分法对普安县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显示:普安县1998年的生态安全综合值为0.6152,2007年上升到了0.6833;从区域的“生态系统安全度”的角度来看,研究区从风险级状态上升到了敏感级状态。3、普安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对策分析。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其生态安全的目的,本论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别从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社会生态安全三方面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实现普安县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持续和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