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效率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20425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其落脚点在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这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了有利环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把加大金融财税支持放在产业发展举措的重要位置,指出要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创新财税政策支持方式,营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生态。金融资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而金融支持效率的高低决定了资金配置效率的高低,也决定了能不能合理有效地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需求问题。因此,系统地研究经济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效率、金融支持效率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金融支持效率的因素,对提高金融支持效率以及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本文遵循“理论架构——现实基础——实证分析——国际借鉴——政策设计”的研究路径,全面而深入地探究了经济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效率问题。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为关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四章为经济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效率测度,第五章为金融支持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第六章为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的政策建议,其中包含优化金融服务与产品设计和政府政策建议部分。  本文首先梳理了经济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以及金融支持相关理论,重点分析了金融支持效率内涵特征以及金融支持效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研究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包含战略性、带动性、可持续性等特征。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依托于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金融供给理论、不完全信息融资理论和金融经济增长理论,重点阐述了金融支持效率的内涵,并从金融支持效率提高资金供给、优化金融结构和促进技术进步三个方面深入理解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最后从宏观经济政策、企业微观层面和不同的融资方式这三个渠道分析了其对金融支持效率的影响作用。  其次考察了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金融支持现状,为研究提供了现实数据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金融资源的需求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资金供给不平衡导致资金供求缺口,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存在的问题,即金融资源配置失灵、金融结构与产业特征不匹配、金融技术与金融产品支持缺乏针对性等,这些因素会导致整体金融支持效率不高。  然后重点测度了经济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效率,为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撑。运用DEA-BCC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测度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金融支持效率和分行业金融支持效率,研究表明:经济新常态下金融系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起到了较为显著的支持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效率相对有效,但仍应警惕总体下降的趋势。分行业看,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金融支持综合效率相对较高,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金融支持动态效率递增。  再次进一步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的影响因素,在DEA模型的基础上运用面板Logit模型,考察直接融资因素、间接融资因素、宏观金融因素和企业基本面因素对金融支持效率的影响,并运用费舍尔组合检验(Fisher’sPermutationTest)检验对比分析经济新常态之前(2008-2011年)和经济新常态之后(2012-2017年)的系数差异,结果表明: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银行信贷融资和企业自身内部融资以及风险投资资金是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的重要融资方式,而且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的影响在不断增强,宏观金融环境的改善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战略性新兴产业现阶段的发展还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支持。  本文还总结了主要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方式,为我国提供了经验借鉴。将各国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式分为市场主导型、银行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三类,在此基础上,对优化金融服务及金融产品设计对提高我国金融支持效率的适用性展开研究,以此内化为适用于支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以期提高金融支持效率。  最后提出了经济新常态下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的对策建议。综合前文的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和实证分析,从优化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创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风险资本等方面讨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为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言献策,以期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广大企业迎来了极好的机遇的同时又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如何加强自身抗风险能力,做好风险管理与控制已成为企业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