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代乐府诗逐渐脱离《诗经》的四言定势,开拓了五言诗的全新领域,在中国诗歌发展的关键期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而《孔雀东南飞》堪称乐府诗中五言诗的巅峰之作。不仅如此,因其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双线共济的叙述手法及其蕴含的深远的社会意义,多年来都是中国文学界争论的焦点。自1935年俄语译本发布至今,《孔雀东南飞》就备受西方译界的钟爱,而国内在近年来亦涌现了不少佳作。本文选用亚瑟·威利(Arthur Waley)、许渊冲、汪榕培、李正栓和黄福海的英文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的翻译理论是本文的理论依据。他的翻译理论的核心——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也是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的翻译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他们分别以源语作者和目的语读者为出发点,并兼顾外国语文化和源语文化,源语和目的语语言以及作者和译者这三对对立关系。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提出不仅解决了西方译界围绕直译和意译争论不休的胶着,还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向。本文除引言,结语外,主体部分分为三章。引言包括《孔雀东南飞》及其英译本介绍,国内的研究状况以及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综述。第一章从语义翻译出发,对五个译本中对原文形式的忠实以及作者用词的忠实进行逐字分析。第二章是以交际翻译为准则对五个译本的传递性的逐词解读,主要表明交际翻译更重视源于读者的理解。第三章综述译者将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结合使用的多种形式从而达到完美传达文意,完整传递文化以及读者的公平感知的目的不仅如此,笔者在第一章、第二章中设下伏笔,分别从古代称谓、时间表达法、实物名称、传统用语及汉字叠字五个分类进行顺序和倒序的分析,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五部译本中的使用频率在文章结构分类中成明显地递减趋势。相对而言,威利更倾向于语义翻译,许较多意译,汪倾向交际翻译而李和黄都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参半。尽管纽马克并不认为语义翻译适用于诗歌翻译,但通过研究可以得知,在《孔雀东南飞》的五部英文译本中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交替使用,并不能绝对分割,所以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首先应该确定译文读者的欣赏水平,并且考虑原文作者的艺术表现手法,其次兼顾文化的传播意义,然后再决定使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