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宁夏西吉县农村居民2009、2011和2012年卫生服务情况展开调查研究。一方面了解西吉县农村居民三年的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情况;另一方面对调查期间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其是否发生变化及变化趋势。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为开展农村卫生工作、制定农村卫生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完善西吉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自制问卷收集资料。2009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宁夏西吉县所抽取到的农村居民进行入户调查。2011年和2012年对2009年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数据分析使用统计软件SPSS18.0,并使MLwiN软件建立多水平模型对影响居民卫生服务需要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西吉县2009年、2011年2012年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8.08%、8.10%和13.54%。人群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汉族居民患病率低于少数民族;未婚者低于在婚者和离婚丧偶者;患病率随文化程度升高逐渐降低。居民所患慢性病主要集中在循环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单病种中高血压患病率一直居于首位,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肠炎、和椎间盘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胆囊炎和胆结石患病率居高不下。三年调查两周患病率分别为2009年12.31%,2011年16.27%,2012年14.23%。结果显示女性两周患病明显高于男性;不同年龄层人群患病率呈“√”状;汉族居民患病率低于少数民族;未婚者低于在婚者和离婚丧偶者;患病率随文化程度升高逐渐降低。居民两周患病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调查期间感冒患病率大幅度升高,急慢性肠胃炎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胆囊炎胆结石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则有所下降。居民两周就诊率分别为6.87%(2009年)、9.07%(2011年)和10.43%(2012年);患病就诊率分别为47.57%、48.46%和55.45%,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调查期间居民就诊流向发生了较大变化,门诊病人从乡镇卫生院流向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为患者提供的门诊卫生服务量逐年升高,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为居民提供的门诊卫生服务量逐渐合理化。居民在选择就诊机构时首要考虑距离因素,其次为技术因素。居民未就诊的原因主要是进行了自我治疗,除此之外是由于经济原因而未能就诊。居民住院率2009年为8.78%,2011年为10.17%,2012年为11.19%。住院机构选择上患者首选县医院,其次为乡镇卫生院,再次为县级以上医院,但调查期间乡镇卫生院的住院病人逐渐流失,到县级以上医院住院的病人逐年增多。居民未住院率分别为2009年19.59%,2011年16.42%,2012年12.92%。未住院原因主要为经济原因。多水平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影响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的因素有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均P<0.05);居民两周患病率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均P<0.05)。将多水平模型同单水平模型结果进行比较,显示多水平模型更适用于有层次结构的数据,且数据在高水平的聚集性越大,多水平模型的优势体现更明显。结论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慢性病成为威胁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应积极展开;村、乡两级医疗机构具备解决农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能力,门诊病人流向逐渐合理化,但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人不断流失,未能发挥其在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的枢纽作用,处境尴尬,相关部门应进行妥善引导;距离就诊机构的远近成为农村居民选择就诊机构的首要影响因素;经济困难是阻碍居民患病之后不能治疗特别是进行住院治疗的主要原因;西吉县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制定卫生政策时,应对高危人群有所侧重,使得卫生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对于有层次结构的数据,多水平模型较单水平模型可以极大地改善拟合结果,更真实地反映因素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