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沙条件下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变化规律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yunm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库泥沙淤积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对河床地貌演变、工程运行调度,生态环境等具有重大影响。我国三峡工程的库区泥沙淤积问题更是被广泛关注的焦点和难点,三峡库区自2003年月蓄水发电运行以来,在新的的水沙环境下库区泥沙淤积呈现新的淤积趋势。如何更加准确地认识库区泥沙淤积机理和达到新的冲淤平衡状态,这将对大坝运行调度、有效库容等产生直接影响,这是三峡库区泥沙淤积亟需解决的问题。为分析库区泥沙淤积呈现新的响应,本文探讨了大坝蓄水后水沙变化趋势、库区泥沙淤积总量及沿程淤积形态状况,结合现场测量试验,数值模拟计算等对大坝蓄水后泥沙淤积成因、水力条件变化、泥沙运动物理过程分别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三峡库区山区河流的泥沙淤积判别模式,得出以下结论:一、通过现场测量试验对库区泥沙絮凝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后三峡库区内的泥沙化学成分,水质中的盐度、有机质、PH及温度对库区泥沙絮凝的影响可以忽略。二、通过对三峡库区蓄水前及蓄水后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水流径流量较成库以前无明显变化趋势,泥沙悬移质较成库前来沙量减少,入库泥沙粒径呈较细趋势,库区泥沙中值粒径多在0.01mm以下,2003~2014年库区泥沙淤积量为15.54亿t,基于断面法计算得到2003~2012年库区泥沙实际淤积总量为12.926亿m3,占整个库区总淤积量的94.6%。三、通过在库区典型断面现场测量试验及室内絮凝沉速分析,在对河道实际泥沙运动的物理过程的认识基础上提出两种库区泥沙淤积判别模式。以挟沙力泥沙淤积判别模式建立起库区泥沙输移一维模型,计算出三峡库区蓄水后(2015~2065年)50年的淤积量为33.84亿t。
其他文献
本试验采用玻片捕获法测定了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种群花粉密度的日变化及不同风速条件下花粉散布格局。结果表明,开花时间集中在上午06:00-08:00和下午15:30-19:00,其
目的:探讨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患者进行疼痛知识宣教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清远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