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里诺尔湖是我国北方干旱区的重要湿地,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众多水鸟的繁殖地、迁徙途中停歇地。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对保护区6种典型生境中不同季节鸟类的种类组成、种群数量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调查,并根据历年调查数据分析其种类组成年际动态变化,研究结果如下: 调查期间记录到120种鸟类,属于15目,35科,其中留鸟15种,候鸟105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其中一级保护鸟类3种,二级保护鸟类17种。鸟类组成以非雀形目为主,有14目23科,88种。古北界鸟类最多,繁殖鸟类以北方型为主,同时反映出各成分相互渗透的过渡性特征。 河口湿地生境食物丰富,是各种游禽、涉禽的优质觅食场所,春季、夏季和秋季鸟类数量都很多,尤其是秋季,大量南迁雁鸭类陆续抵达后,河口湿地鸟类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生境。 春季鸟类种类最多,密度最小;秋季鸟类密度最大,种类最少。鸻形目鸟类有33种,是种类最多的类群,其次为雁形目,有22种,鸻形目和雁形目候鸟的迁徙活动对保护区鸟类群落变化影响很大。 1983年至1985年调查记录107种鸟类,隶属于15目,32科;1999年至2001年调查记录鸟类78种,隶属于12目,30科;2012年至2016年调查记录193种鸟类,隶属于17目,40科。2013年出版的《达里诺尔野鸟》收录鸟类296种,隶属于18目,48科。 在过去的30多年,保护区繁殖鸟类区系成分出现明显变化,高地型、季风区型种类扩散至保护区,并出现了南中国型、喜马拉雅-横断山型成分;雁形目繁殖鸟种类稳定,鸻形目繁殖鸟种类增多。鸻鹬类的增多与达里诺尔湖湖面退缩,浅水沼泽面积增加相关,是鸟类对达里诺尔湖生境变化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