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四化同步”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也将城乡一体与加快农村地区发展列入关注重点。湖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却始终难以迈入全国前列,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省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城乡二元结构的显著。位于湖北省腹地的江汉平原曾是广袤富饶的鱼米之乡,如今却成为了省内发展的洼地,传统农耕模式对于其农村地区发展的阻力越来越大。因此,促进江汉平原地区乡镇的发展,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发展对推进湖北省区域经济社会整体水平的提升,缩小城乡二元和解决“三农”问题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的主体内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充分的文献调查和数理量化分析的手段,对江汉平原地区12个县154个乡镇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总体把控,从人口集聚、产业结构、空间布局、设施配套这四个维度阐述江汉平原地区的乡镇发展特征。基于现状特征,深入推导该地区现状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所在。第二部分基于“新四化”的视角,跳出协同理论下的四化互动惯性思维,以四化本身作为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施力主体,明确乡镇发展的重点在于农村,城乡和谐的根本在于农民,由此提出基于农业现代化的乡镇“新四化”集聚转移驱动机制。第三部分是江汉平原地区乡镇发展路径研究,基于现状分析的维度,结合“新四化”的集聚转移动力机制,以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作为主题词,笔者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人口集聚路径,“产镇互动”的产业发展路径,“功能优先”的空间优化路径和“城乡均等”的设施配套路径。江汉平原地区的乡镇分为农业产业型、工业链群型、旅游特色型和工贸结合型四大类。第四部分笔者基于“四化同步”理念对该地区乡镇发展的普适性模式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不同类型乡镇发展的模式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