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与瓜环的相互作用及性质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xhua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瓜环具有较大的疏水性空腔和极性羰基修饰的端口,可通过笼体、氢键、范德华力等作用力与客体分子形成稳定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瓜环无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广泛的主客体识别作用,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药用载体。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炎、抗病毒等生理活性,由于水溶性差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本文选用七元瓜环(Q[7])、八元瓜环(Q[8])作为主体,以山姜素(ALP)、黄烷酮(FL)、柚皮素(NAR)、乔松素(PCB)、6-羟基黄烷酮(6-HF)和7-羟基黄烷酮(7-HF)等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作为客体。研究二氢黄酮-瓜环的主客体的组装、表征及基本性质,考察瓜环对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稳定性,水溶性、抗氧化活性,体外释放途径等性质的影响,为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一、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考察山姜素、黄烷酮、柚皮素、乔松素、6-羟基黄烷酮和7-羟基黄烷酮与Q[7]、Q[8]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山姜素、黄烷酮、柚皮素、乔松素、6-羟基黄烷酮和7-羟基黄烷酮与Q[7]均不发生相互作用,原因可能是以上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体积较大与Q[7]空腔不匹配。Q[8]可与乔松素、黄烷酮和7-羟基黄烷酮发生相互作用,包结比均为2:1,其稳定结合常数分别为6.08×109 L2·mol-2、3.7×109 L2·mol-2和9.0×109 L2·mol-2。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和热重表征进一步证实了乔松素、黄烷酮和7-羟基黄烷酮与Q[8]的相互作用。核磁氢谱研究表明作用模式为乔松素、黄烷酮和7-羟基黄烷酮都位于两个Q[8]端口之间。此外还考察了不同pH值下Q[8]与乔松素、黄烷酮和7-羟基黄烷酮包结作用。结果表明,Q[8]与乔松素、黄烷酮和7-羟基黄烷酮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均形成2:1的包结配合物。二、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考察Q[8]对PCB、FL和7-HF水溶性、稳定性和累积释放度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Q[8]能提高PCB、FL和7-HF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依次提高4.3倍、2.4倍和3倍。Q[8]的介入还能提高PCB、FL和7-HF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累积释放度,PCB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累积释放度分别增加5倍和2倍;FL的累积释放度分别增加2倍和1.5倍;7-HF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累积释放度均增加2倍。Q[8]增强了PCB在人工肠液中的稳定性,PCB客体在人工肠液中72 h后全部降解,而PCB-Q[8]包合物基本没降解。PCB与PCB-Q[8]包合物对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都具有较好的清除效果,IC50值分别为4.3和3.2μmol·L-1,表明Q[8]对PCB的抗氧化活性无影响。
其他文献
在Internet迅猛发展的环境下,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匿名性、流动性、交互性、虚拟性和生动性,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社会政治、经
近年来,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已由早期手术切除坏死组织,转为以加强监护、全面支持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尽管本病的治疗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死亡率仍高达15%-20%.
随着人脸识别的广泛应用,相应非法入侵也对社会安全带来不可轻视的威胁。因此,对人脸活体检测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活体检测算法,不管是基于深度学习还是非深度学习的方法,要么因为数据集不足,要么因为特征信息提取不充分,都存在无法全面地学习到兼有辨别性和泛化能力的欺骗/活体信息,导致实用性不强。本文主要基于时间和空间上对欺骗特性的影响,首先使用经典局部二值模式方法,提出基于传统动态纹理特征VLBP算子且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做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讲话,因为创业活动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同时还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可见,创业对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目前在大学中普遍开始开展创业教育,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层面的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而为形成全面创业的局面提供支撑。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研究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局面,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随着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