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其对全球经济的控制程度或者说参与程度。中国凭借丰富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迅速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并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制造环节占据一席之地,成为“世界工厂”,并跃居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但在享受全球价值链的福荫时,其背后潜藏的挑战与威胁也不可忽略。目前鲜少有在企业层面研究全球价值链地位对其员工工资水平的影响的研究。因此,研究对于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对其员工工资水平产生何种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了2000年至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世界投入产出表。先将海关系列数据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进行匹配,然后计算出中国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标,再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方法研究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高低对其工资水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检验工资变动的时滞效应、改变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标、重新选择样本和处理异常值这四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并进一步区分了出口企业的贸易方式、所在区域、所有制进行异质性检验。本文主要的实证结论为:(1)相较于从事全球价值链加工制造环节的中国企业,位于全球价值链两端的中国企业的工资水平更低;(2)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不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都对工资水平存在一定的正向提升作用;(3)位于东部地区的中国企业、从事一般贸易的中国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与其员工的工资水平之间的“倒U型”更为显著;(4)国有企业的工资制度无法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动相匹配,也无法与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相匹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中国企业应努力加入全球价值链产业分工,处于全球价值链低附加值环节的中国企业应通过加大技术投入、加大资本投入等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