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原慎太郎与冷战后日本的民族主义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vitchen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动和国内政局的变化,日本各种社会思潮激烈交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民族主义思潮的涌动。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直到现在,日本新民族主义思潮的势头愈来愈猛。这种思潮鼓吹日本民族优越论,掩盖侵略战争历史,力图修改和平宪法,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结果,日本政坛保守右倾的气氛一度浓厚。在对华政策方面,日本的民族主义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有鉴于此,分析研究冷战后日本民族主义的特点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就显得很有必要。具体来说,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是列举著名学者对民族主义下的定义,解释民族主义的含义,阐述本课题的选题依据,总结本课题以往的研究成果,为全文的论述进行铺垫。第二部分对日本民族主义进行概述,本部分首先梳理日本民族主义的历史源流,概括出日本民族主义的三个基本特征:大国意识膨胀;在历史问题上的逆反心理更为强烈;修改和平宪法,追求“正常国家化”。第三部分从石原慎太郎看日本民族主义,通过概述日本右翼民族主义的代表人物石原慎太郎的从政经历,分析石原慎太郎的战争观和历史观,分析三国人事件,分析石原慎太郎的外交论,以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冷战后日本右翼民族主义的表现和特征,了解日本民族主义对其外交的影响。第四部分从中日两方面的情况来论证民族主义的复杂性,重点分析的是日本右翼民族主义思潮对中日两国关系的影响,提出理性看待民族主义思潮的观点。
其他文献
当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进城农民工子女面临着上学难、居住环境恶劣、学习成绩不高及心理状况不稳定的现实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能否得到
学位
党的第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强调:“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的建设摆在首要的位置。”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人
欧洲一体化的出现,为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关系构建提供了一种新模式,也成为学术界关于国家构造和国际关系研究的新领域。欧洲一体化是欧洲民族国家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和构建
学位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