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中合肥市民的媒介形象分析——以《新安晚报》为例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ulsww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民群体一直是大众媒体关注的对象,市民群体的形象塑造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媒介有着反映社会生活的镜像作用,大众媒体通过大最新闻报道所呈现的市民形象是什么样的?带着这样的问题,本文以都市报《新安晚报》为样本,分析大众媒体中合肥市民的媒介形象。随着社会环境与媒体自身的变化,市民作为一个群体也在不断的变化和扩展。不断有新的阶层跨入市民群体。由于这种变化,本文也将探讨一下合肥市民的媒介形象的变化发展状况。本文对样本进行收集整理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新安晚报》中呈现的合肥市民形象进行描述和探索,尽量展现合肥市民的媒介形象的变化发展趋势,对这种变化发展的原因进行探讨。   本文一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文献综述以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采用内容分析法来分析《新安晚报》中的合肥市民形象。主要分析的类目有报道数量,报道类型,报道倾向,报道主角,报道主题五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第三部分主要是以2000年为转折点对1993年到2000年期间《新安晚报》上的报道与2000年到2011年期间的报道进行比较分析,来探索合肥市民媒介形象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第四部分对合肥市民群体的媒介形象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在其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进行探讨。第五部分是对整个分析的结论做一个总结。   通过分析发现整体的合肥市民在媒介中所呈现的形象呈现一种消极负面的倾向,合肥市民作为整体形象而被呈现的时,很少看到合肥市民群体积极向上的风貌,而遭受不幸的,需要人们同情和帮助进行违法违规犯罪活动的市民个体形象被放大。同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新的阶层的出现,合肥市民的呈现也出现主体多样化,媒介形象的呈现从冲突事件向生活状态延伸。对于外来打工者群体的从“边缘群体”向“新市民”转变。同时在媒介形象塑造方面媒体开始肩负加速新群体融合到城市群体的社会任务。   对于市民媒介形象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媒介所在的社会环境的巨变,新阶层的涌现推动这种变化,同时都市报媒介自身向主流媒体发展的定位转变从媒介自身来推动这种变化。   在市民媒介形象变化的呈现方面,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大众媒体作为社会环境中强大的传播者要树立以市民为中心的责任意识,多角度为市民树立议题,同时提高媒介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更多承担起媒介的社会责任,把握向主流媒体转变的机遇,通过塑造客观,公正,积极的媒介形象来影响市民群体的行为向积极方面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手机媒体的广泛使用,大众媒体进展到第五媒体时代,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呈现出一种立体交叉的多功能状态,其引领的手机媒介文化也成为新时期研究媒介
2012年SNH48女团在上海成立,其主打的“面对面偶像”的偶像公演模式在上海星梦剧院展开。SNH48公演历经3年多的发展与共计超过350场的现场呈现,受到了越来越多粉丝关注。“公演
本文通过对灌注桩采用旋挖钻机成孔施工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erfusion piles using rotary drilling r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