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美术留(游)学生与西方雕塑在中国的传播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pao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美术留(游)学生是一个数量庞大且特殊的群体,他们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西方艺术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知己知彼”的专业条件,归国后作为西方艺术的传播者,对西方雕塑进行研究与著述,通过期刊、报纸等传播媒介,主动引进传播西方雕塑家、雕塑作品等,在西方雕塑的宣传推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民国时期美术留(游)学生为传播主体的研究,探讨美术留(游)学生运用报纸、杂志、书籍为传播媒介,发表有关西方雕塑的理论著述等传播内容,对这三大问题的关系展开系统、全面的论述。本文首先论述民国时期传播西方雕塑的美术留(游)学生及传播媒介,从研究状况入手,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并做概述,美术留(游)学生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教育及熏陶,在他们的推广引介下,促成民国时期西方雕塑在中国传播的“热潮”。美术留(游)学生通过传播媒介进行引介,《美育》、《艺风》、《申报》等期刊杂志成为传播西方雕塑的重要阵地。其次,将美术留(游)学生著述传播的西方雕塑内容,按西方雕塑发展的时间顺序,归纳为三大专题,即美术留(游)学生与古希腊时期雕塑、文艺复兴时期雕塑以及近现代雕塑在中国的传播研究,以便对这一课题作系统、全面和深入研究。主要从对李朴园、刘海粟、吴作人等美术留(游)学生在中国主动传播古希腊古典时期三大雕塑家及《拉奥孔》等西方雕塑作品的分析论述,对傅雷、郑可等美术留(游)学生主动推介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多纳泰罗及法国雕塑家等内容的分析论述,对李金发、张澄江、郎鲁逊等美术留(游)学生推广十九世纪三大家及罗丹雕塑作品等内容的分析论述三个方面展开。通过对传播主体在中国以报纸、杂志、书籍等媒介主动传播西方雕塑內容的归纳分析,以期对美术留(游)学生在中国传播西方雕塑所做出的贡献有系统全面的认知。正是由于民国时期西天取经、扶桑东瀛的美术留(游)学生,他们通过国内的报纸、杂志和书籍等传播媒体推广传播西方雕塑家、雕塑作品等传播内容,对西方雕塑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西方雕塑为中国民众所喜闻乐见,进而促进了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和中西美术的交流。本论文首次对美术留(游)学生与西方雕塑在中国的传播进行全面系统的专题研究,此选题是中国近现代雕塑艺术研究领域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重要研究课题,本论文的撰写为以后进一步研究民国时期美术留(游)学生与西方雕塑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传播学的研究方法较少运用到美术学研究中,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美术留(游)学生与西方雕塑在中国的传播,运用传播学的方法更是没有,为此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措施预防与控制MRSA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10年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MRSA医院感染患者作
我国的铅锌生产量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其冶炼技术也随着产量的增加而迅速提高,各种不同的冶炼方式也在我国铅锌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有的技术看起来相对
组织传播学(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和管理科学、公共关系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学科体系上看,组织传播和公共关系都是管理科学的分支学科,但两者又
历史建筑不仅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更是展现古城传统风貌的基础要素,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样是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历史建筑保护正面临着巨
从词源分析入手,进行学术分解,厘清学术分野,探讨学术分野与教育分类的关系,可以找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内在的导向区别点.基于这种思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科导向"真正的
近些年来,在校大学生或是大学毕业生对“创业”一词充满神往,希望通过创业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然而,成功者并不多。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