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1997年直辖成为我国最年轻的且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现阶段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陆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为处在战略交汇点的重庆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目前重庆仍属于欠发达地区,正处在统筹区域发展、城乡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形成内生增长机制的的“四个关键节点”,目标是要更好地发挥直辖市体制政策优势,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本文正是在这种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展开研究的。城镇化是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产业结构又是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城乡经济统筹发展、促进城镇化发展的保障。基于此,本文确立的研究主题是重庆市产业结构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本文在对相关文献和理论梳理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产业结构影响城镇化的一般机理。然后对重庆市的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还进一步分析了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城镇化的相互促进关系。接着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就重庆市产业结构对城镇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部分依据重庆市1997-2012年的各项统计数据,选取城镇化率、第二、三产业产值占比、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指数及第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为指标变量,从产业结构对城镇化影响的数量和质量两各个层面分别建立时间序列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总结给出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说明本论文的局限性,并对进一步研究做了展望。重庆市当前产业结构和城镇化都处于动态地不断往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中,但同时也都表现出突出的二元结构特征。实证表明,重庆市城镇化与第二产业占比和第三产业占比及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就重庆的实际情况而言,第二产业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对城镇化的贡献作用都要强于第三产业。同时在现阶段,重庆市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对促进城镇化的作用还不是很强。结合重庆二、三产业发展的实际来看,重庆处于工业化中期,规模增长速度减慢但工业化内部结构上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另外,第三产业发展远未成熟,尤其是中高端服务业还很薄弱,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发展第三产业在各层次上都有很大的增长和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