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识字教学,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质量,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素养的核心点。在中国,随着汉字的出现,识字教学也随即兴起。汉字的历史有多久,汉字教育的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研究就有多久。汉字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使用工具掌握汉字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通过对汉字的学习、研究来领略汉字的结构、意义并感知和传递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没有高质量、高效率的识字教学,就没有语文教学的科学发展。而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是指“在小学1~2年级,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指导学生认识汉字的活动,是使字的音、形、义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建立,最终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的认知过程”。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不仅要重视识字的数量,更要重视识字的质量,重视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对所学汉字的实际运用与人文情感,直至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对汉字“形、音、义”的统一。识字是为了用字,为了阅读与写作。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规律,不符合汉字学习规律与特点的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多层次的研究分析,揭示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本文首先指出了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分析了我国识字教学研究的现状。运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对目前使用中的低年级语文识字教材和识字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及问题进行了分析。论文还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对识字数量的要求、识字写字的要求、识字拼读的要求以及识字教学的特点进行了清晰论述。论文具体分析了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机械运用识字方法为识字而识字,忽视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片面关注识字数量,忽视学用结合,“认写分流”造成识字教学由“四会”偏重为“两会”;识字教学预设片面,忽视学情差异,对学生课堂外识字关注不够,等等。同时,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材编写中的一些不足、学生间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的差异等客观因素,也对低年级语文教师的识字教学提出了挑战。论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识字教学应遵循的三个原则:以“字”为本原则,要根据汉字的特点和汉字认知的特点,排除各种干扰,遵循汉字的学习规律,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进行识字教学;以“用”为本原则,要做到汉字学与用的统一,把理解和表达字义,即用字能力的高低,作为检验识字教学效果的最后标准;以“生”为本原则,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以识字和用字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思维、智力等的全面发展为最后归宿。论文总结了我国语文识字教学历史的成功得失,结合前人提出的各识字流派中的识字方法,在遵循汉字构字规律和低年级学生心理认知特点的前提下,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在集中识字中运用汉字规律分类,让学生学会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在随文识字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生字内化,提高主动运用能力,进入阅读教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同时做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施行因材施教。力图通过以上改革,打牢低年级学生坚实的识字写字基础,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获取尽可能大的识字量,并在阅读、写作中运用巩固,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结论部分归纳了全文的主要观点,指出了文中的不足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