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测定痛反应消失时及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相应瑞芬太尼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和BIS50的值。方法择期行全麻手术病人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例,以瑞芬太尼0、2、4、6、8ng/mL作持续血浆靶控输注,分别记为R0、R2、R4、R6、R8组。五组皆以丙泊酚3μg/mL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同时输注,待意识消失后挤压三角肌,同时给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行气管插管。全部病例均用无创心电、血压监护仪监测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记录人手术室基础值、意识消失时、插管前最低、插管即刻、插管后1、3、5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记录患者挤压三角肌的反应和气管插管的反应,记录痛反应消失时及气管插管时的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浓度(Ce)。结果(1)意识消失及插管前,五组患者的HR、MAP、BIS均下降,在意识消失时HR、MAP的变化各组间无差异,BIS的变化五组两两比较均有差异;插管前HR、MAP、BIS的变化五组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2)插管后各组患者的HR、MAP、BIS均升高,BIS在插管即刻升高最明显,HR、MAP在插管后1min升高最明显,在插管后5min均降至插管前水平,各组间HR、MAP、BIS的变化两两比较均有差异。(3)整个过程中,R0、R2、R4组波动较大,R6、R8组波动较平稳。(4)痛反应消失时的瑞芬太尼Ce(效应室浓度)、Cp(血浆浓度)和BIS值之间为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25和-0.703;BIS最低值和Ce、Cp之间也为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01和-0.909。(5)痛反应消失时瑞芬太尼的Cp50(半数有效血浆浓度)为2.66,95%CI(1.29-3.62),Ce50(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为1.88,95%CI(0.87,2.50);抑制气管插管的瑞芬太尼Cp50为4.29,95%CI(3.22-5.04),Ce50为3.83,95%CI(2.90-4.41)。(6)痛反应消失时BIS50值为73.80,其95%CI为(72.55,75.43);抑制插管反应的BIS50为51.34,其95%CI为(48.55,53.98)。结论不同靶控浓度的瑞芬太尼在麻醉诱导期间能明显影响BIS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且BIS变化较敏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较滞后。瑞芬太尼能有效控制痛刺激和气管插管刺激对机体的影响,痛反应消失时瑞芬太尼的Cp50为2.66,Ce50为1.88;抑制气管插管的瑞芬太尼Cp50为4.29,Ce50为3.83;相应的痛反应消失时BIS50值为73.80,抑制插管反应的BIS50为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