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贸易条件”与“比较利益”一起被认为是国际贸易的两个最基本问题,各国对两者的变化趋势都十分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发现,一些发展中国家基于比较优势基础进行贸易有可能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甚至出现“贫困化增长”。但是这些研究大都是从比较优势或者贸易条件单方面因素的变化判断比较优势战略的有效性,实际中有可能出现两者变动方向不一致的情况。本文从比较优势和贸易条件两方面出发,分析中国出口商品的贸易现状。  
 首先,本文选取2001-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按HS编码分类的商品历年进出口数据,将所有商品归为农产品类、资源类、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五大类。其次采用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和国际专业化水平指标(LFI)测算各类商品的比较优势,并计算了产业内贸易指数,同时又计算了这五类商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然后将五类商品比较优势的测算结果与贸易条件的测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总体来看,2001年以来我国总体贸易状况不容乐观,比较优势产品仍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多数商品收入贸易条件在不断改善,但是其价格贸易条件在逐渐恶化,说明我国贸易增长方式仍是数量扩大的粗放型增长;(2)劳动密集型等传统比较优势产品的比较优势正在弱化;(3)资源类和农产品类商品处于比较劣势状态,且其比较劣势还在不断扩大;(4)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仍不多,其专业化程度仍较低;(5)资本密集型商品专业化程度虽然不高,但其比较优势在逐渐加强,价格贸易条件也在逐渐改善。总之,综合比较优势与贸易条件的测算结果来看,我国对外贸易商品可能已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贸易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