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行业结构调整研究——基于比较优势与贸易条件的分析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syyd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贸易条件”与“比较利益”一起被认为是国际贸易的两个最基本问题,各国对两者的变化趋势都十分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发现,一些发展中国家基于比较优势基础进行贸易有可能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甚至出现“贫困化增长”。但是这些研究大都是从比较优势或者贸易条件单方面因素的变化判断比较优势战略的有效性,实际中有可能出现两者变动方向不一致的情况。本文从比较优势和贸易条件两方面出发,分析中国出口商品的贸易现状。   首先,本文选取2001-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按HS编码分类的商品历年进出口数据,将所有商品归为农产品类、资源类、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五大类。其次采用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和国际专业化水平指标(LFI)测算各类商品的比较优势,并计算了产业内贸易指数,同时又计算了这五类商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然后将五类商品比较优势的测算结果与贸易条件的测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总体来看,2001年以来我国总体贸易状况不容乐观,比较优势产品仍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多数商品收入贸易条件在不断改善,但是其价格贸易条件在逐渐恶化,说明我国贸易增长方式仍是数量扩大的粗放型增长;(2)劳动密集型等传统比较优势产品的比较优势正在弱化;(3)资源类和农产品类商品处于比较劣势状态,且其比较劣势还在不断扩大;(4)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仍不多,其专业化程度仍较低;(5)资本密集型商品专业化程度虽然不高,但其比较优势在逐渐加强,价格贸易条件也在逐渐改善。总之,综合比较优势与贸易条件的测算结果来看,我国对外贸易商品可能已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贸易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21世纪以来,WTO等多边谈判因农业补贴、农产品关税迟迟未达成一致意见,全球多边贸易进程受阻。为了改变国家贸易状况,许多国家纷纷转向灵活的双边自由贸易和区域自由贸易。因此,
快速的经济增长给社会带来了福利,也引起了大规模的工业污染、剧烈的环境退化及资源的严重消耗。这使得人们意识到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加强资源与环境保护,必须在经济
电力市场的竞争促使电力公司降低电网检修成本,减少停电的次数,尤其是减少因设备缺陷而造成的被迫停电频率和停电时间。为实现这一目标,有效的状态监视将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滨海新区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增长极,其经济发展迅速,龙头带动作用已逐渐凸显。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