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繁华之地,它的时尚、它的美以及它所展现的生活方式无不表明它“东方巴黎”的身份。30年代上海的审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与广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之间的互动体现广告的文化建构作用。本文选取当时历时最久,发行量较大,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申报》作为研究的样本,探讨20世纪30年代《申报》美容、化妆品广告所展示的审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重在发现广告是如何来构建审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通过研究,本文发现《申报》广告通过大量的话语(文字和图像),构建了古典美、时尚美、阴柔美、健康美四美并存的审美文化,展现了“休闲”和“消费”二维观照下的上海社会生活。广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本文分五章进行探讨,第一章对30年代《申报》美容、化妆品广告的定义、表现形式、分类以及刊登的位置做了一番概述,对化妆品的定义进行了辨析,提出了香皂、牙膏等在30年代的上海也是化妆品的观点;第二章对美容、化妆品广告的诉求对象以及美的诉求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美容、化妆品广告主要针对女性的特点,并总结出美的四种诉求方式:单刀直入型——直指“美”、旁敲侧击型——“美”之于爱情、高瞻远瞩型——名人效应、立意高远型——科学和理念;第三章就《申报》美容、化妆品广告反映的审美文化进行探讨,以古典美、时尚美、阴柔美和健康美为观察维度,细致地考察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广告是如何体现和构建这些观念的;第四章就30年代上海的社会生活做了一番总结,摩登是当时人们追求的方向,在摩登的笼罩下,上海社会生活在“休闲”和“消费”的图景下呈现丰富多样的特点;第五章为结语部分,总结了《申报》美容、化妆品广告对现实的影响以及广告的文化建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