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情绪管理、人际归因以及交往焦虑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及其交互作用,为中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干预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在我国湖北、安徽、云南、广东、黑龙江五省15个大、中、小城市23094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使用Buss-Warren攻击问卷中国修订版、人际关系归因问卷、交往焦虑问卷、情绪智力问卷等进行调查。用EpiData3.0录入数据,SPSS16.0进行统计性描述、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SEM等方法分析结果。结果1.中小学生攻击行为特征:①男生在身体攻击、言语攻击、间接攻击、敌意及攻击总分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P﹤0.05);②中小学生的攻击总分以及各维度攻击行为得分随年级升高而增加;③中小学生攻击行为与家庭类型、独生子女、父母教养方式、学校风气、社会风气、与学校老师关系、与同学关系、好友个数等均有关系。2.中小学生人际归因、交往焦虑以及情绪管理特点:中小学生均将人际关系好坏归于内归因(能力、努力);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失败归因(P﹤0.05);初中生相对于小学和高中生来说,更倾向于内归因(P﹤0.05)。女生交往焦虑得分比男生的高(P﹤0.05);高中是中小学生交往焦虑最严重的阶段(P﹤0.05)。男生比女生情绪管理能力要好(P﹤0.05);高中生情绪管理能力最差(P﹤0.05)。3.中小学生人际归因、交往焦虑、情绪管理与攻击的关系:相关分析显示,中小学生攻击行为与人际关系成功归因、失败归因、外倾归因、交往焦虑都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情绪管理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人际关系失败和外倾归因、交往焦虑、情绪管理均对攻击行为有影响,其中,情绪管理能力对攻击行为影响程度最大。且结构模型显示,人际关系归因倾向与情绪管理、交往焦虑对攻击行为的作用并无交互关系。结论1.男女中小学生的攻击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女生在初中时期达到高峰值,男生在高中时期达到高峰值;而攻击形式上,女生比男生更多的表现在愤怒。2.男女生都将人际关系成败归于内归因;女生交往焦虑或高于男生;男生情绪管理能力高于女生。女生在初中阶段、男生在高中阶段的交往焦虑达到最高,情绪管理能力随年级增长而降低。3.情绪管理、人际归因、交往焦虑均对攻击行为有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