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庭筠是晚唐诗坛的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与词作均有很高的造诣,在晚唐及宋初影响了一大批诗人,而在词作方面,更是被称为花间派的鼻祖。在他现存的三百三十七首诗中,七律诗有八十七首,占近三分之一,足见七律诗是他在创作中比较偏重的一种体裁。或许词的光彩太过耀眼,导致他的诗歌常常被后人忽视,古今中外的诗论家对他的诗歌作品褒贬不一,总的来说贬多于褒,但是他的七律作品却获得了多数的称赞。内容上,咏史怀古诗实是温庭筠七律创作中最具有闪光点的作品,他继承了前代杜甫、刘禹锡等人的咏史怀古诗借古讽今的传统,在这类诗中又增添了对个人遭际的感叹和对时局的不满等要素,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而温庭筠七律中的爱情诗数量很少,仅三四首而已,而且真切动人,无半点艳冶之感,“绮靡”主要体现在乐府歌行中,七律诗并未过多沾染这种习气,相反,七律大多都是真挚明朗的作品。在艺术方面,温庭筠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七律作品,他尤其继承前代杜甫七律的艺术技巧,并且在诗中融入他自己的特色,运用逆挽、借对、当句对等较有难度的技巧,创作出格律严谨、构思巧妙、语言精练的作品。在实际创作中,温庭筠的七律无论在内容上还是艺术造诣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晚唐诗坛得以与另一位大诗人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温李”得以齐名,必然在创作中有某种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在晚唐各体皆不振的情况下,他们能使七律诗再登高峰,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然而所处社会地位的不同,李毕竟身在仕途,而温庭筠基本终生未仕,只在晚年时因得罪权贵无官被贬,使得二人在创作七律诗中存在一些差异,在艺术创作上的追求也不尽相同,李诗偏于朦胧一途,而温庭筠的诗相对更为清丽一些。温庭筠七律对晚唐五代宋初影响极大,当时很多诗人以温为师,如唐彦谦、纪唐夫、韩偓等。宋初西昆体宗尚杜甫,学习李商隐,对与李齐名的温庭筠也有所学习,但可惜没有继承他们在七律方面的传统,反而学像了艳冶言情一类。在后世重要的唐诗选本中,选辑者对温庭筠七律也比较看重,明清有的选本甚至选他七律总量的半数之多,由此可见他的七律在后世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