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ka~2.3ka渑池盆地环境变化及其与古文化发展关系的探讨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i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渑池盆地地处豫西,是黄河中游的一处峡谷,它既是华北平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又是我国东部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周边的黄河两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本论文通过对渑池县池底村古湖泊沉积物的研究,揭示了16000yrBP以来该区环境变化规律,并结合本地区人类文化的发展,探讨人类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整体来讲,研究剖面岩性变化明显,层次分明,较完整的保存了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信息。由于古湖泊沉积物避免了人为扰动造成的气候环境记录失真,因此该剖面是研究全新世以来环境演变和人地关系的一个理想剖面。为了尽可能准确的获取该地区全新世以来环境变化和人地关系演进的真实环境背景,本项研究选取了多项用于再现古气候环境的代用指标进行分析,这些指标包括粒度组成、总有机碳含量、地球化学元素组成。通过对这些气候代用指标的研究和比较,较清楚的揭示了渑池盆地的气候环境变化,探讨了环境变化和人类文化演进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揭示:研究区全新世气候有明显的波动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16000~8200yrBP研究区风化淋溶作用较弱,气候比较干旱,推测当时湖泊还未形成;(2)8200~7200yrBP,这一时期为气候过渡时期,对应于全新世大暖期的开始,气候向暖湿方向转变,研究区风化淋溶作用增强,采样点开始形成湖泊环境;(3)7200~5000yrBP,这一时期为暖湿气候类型,对应于全新世大暖期的鼎盛时期,湖盆流域温暖湿润,古湖泊水位较高;(4)5000~3200yrBP,这一时期为亚暖湿气候类型,温度和湿度都不如前期,古湖泊水位下降;(5)3200~2300yrBP,气候再次出现温度降低,降水减少的变化,气候条件趋于冷干,气候环境比较恶劣,古湖泊干枯。依据研究区的气候环境变化历史,结合中原地区人类文化演进,本文认为人类文化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是十分明显的,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具体表现为:全新世初期8000yrBP左右,气候刚开始好转,受气候等条件影响,旧石器文化开始向新石器文化转变;7000~5000yrBP为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气候暖湿,环境条件优化,该期出现了仰韶文化;5000~4 000yrBP为全新世亚温暖期,这一阶段发展了龙山文化,后期人类文化发展进入夏商人类文明时期。其中5000和4000年前后的气候突变事件对文化转型起到了一定的加速和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社会-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紧密联系的耦合系统,具有动态变化、非线性、多稳态、阈值效应等特征。社会-生态系统的运行状态是由恢复力、适应力和转化力三个属性决定的,其中恢复力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根据土地资源的特性、功能,通过对土地的使用、保护和改造以获得效益。人类进行土地的利用过程也就是对生态环境的干预过程,这种干预有
当前,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之一,其在一次性能源消耗中的比例高达70%以上。煤炭型城市是因煤炭开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简称SBCD)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是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中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其主要是对课程资源的拓展和延伸,彰显人文化和多样性的教学思想理念。课程资源的泛化运用更符合课程教学所提出的优化教学资源对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更能够促进学生语言知识技能的内化生成。校本课程资源的运用更多
近年来,旅游休闲的热潮悄然兴起,温泉旅游作为一种集疗养、养生、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方式,符合现代人的旅游需求,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掀起一股温泉
大连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不仅有丰富的中国近代人文旅游资源,还有许多风景奇秀的滨海旅游资源,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大连的新兴产业。目前,传统的旅游地图已无法满足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