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比较迅猛,特别是国家响应振兴东北战略后,季节性冻土地区的公路、铁路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更加蓬勃发展。但是,伴随而来的冻融灾害也随之增多。由于季节性冻土其自身的复杂性,造成边坡在冻融条件下导致的滑坡在各种灾害中占有很大比重。迄今为止,关于寒区土体的研究资料非常少,工程实践也多于理论探讨,因此对于季节性冻土地区的边坡在冻结和融化过程中的稳定性等问题亟需科研攻关和实验研究。本文首先利用极限平衡法对融化边坡的安全系数公式进行推导,再通过强度折减的有限单元法对某路堑边坡进行数值模拟,将模拟出来的塑性区贯通作为边坡失去稳定性的判定依据,然后将此时得到的安全系数与极限平衡法推导得到的结果形成对比分析,验证了通过强度折减的有限单元法来分析边坡稳定性这种方法是完全适用的。在可行的条件下,对季节性冻土地区的边坡土体进行三维模拟来探讨其在冻融条件下的稳定性。同时,在不改变力学参数等情况下在坡体内加入抗滑桩,利用Mohr-Columb强度理论和强度折减法研究桩径、桩长、桩体布置位置以及桩顶约束情况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影响等。得到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通过极限平衡法推导出了关于土质边坡在融化时的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并得到:随着融化时间的增长,深度逐渐增大,安全系数逐渐降低,因此边坡没有原始时稳定;随着有效内摩擦角的逐渐减小、坡度的逐渐增大,安全系数逐渐降低,因此边坡没有原始时稳定性;(2)通过强度折减法探讨了边坡在冻结、融化和非冻土区时的稳定性得到:冻结过程增加了边坡的稳定性;融化过程降低了边坡的稳定性;经历一个冻融循环后,边坡的稳定性降低;(3)抗滑桩对于增强边坡的稳定性有良好的效果,但是融化过程会削弱其稳定性;随着桩径的增大,安全系数逐渐增加,但最终趋于稳定,因此要合理选择抗滑桩直径大小;抗滑桩布置在0.35≤K≤0.55区间内稳定性较强、桩顶约束条件越强边坡稳定性越高,因此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要合理布桩且适当提高其顶部的约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