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宋书·乐志》所收古辞入手,对古辞内外部特点及其音乐特征、文学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古辞作出较为客观的界定,即古辞乃两汉产生的、在两汉魏晋由声乐系统而入器乐系统歌唱的民歌;系统地总结了古辞对《诗经》、《楚辞》的继承和发展,并尝试性地探讨了古辞与汉世及其以前箴铭、格言、谣谚的关系,从而得出古辞乃至汉乐府主要是在继承发展诗骚和汉世及其以前箴铭、格言、谣谚的基础上而产生的结论;对古辞的初创、传唱、搜集、协律等过程作出详细描述,试图较为客观、完整地展现古辞加工制作的流程;对《乐府诗集》所收部分古辞进行辨伪,所辨每首古辞均附有简要辨伪证据;对《乐府诗集》未收古辞进行补录,每首古辞俱略述其出处及考证过程;对《乐府诗集》所录全部古辞进行集注集评,该成果以附录形式系于论文之后;考证了与古辞相关的三个器乐术语“弄”、“节”、“鼓吹”,深入探讨了三者产生的源流、内涵及其外延;从音乐角度考察了古辞与本辞的关系,从而对本辞作出新的界定,并论述其存在的意义,即本辞是古辞的文本参照,是乐奏辞的音乐参照,是拟作的音乐和主旨参照,是同一曲题乐府歌诗创作的本源参照对象;简要论述了古辞与西域、北狄、东夷等异域的音乐关系;对古辞研究中涉及的“汉乐四品”、“采诗夜诵”及“乌生十五”等说法进行再探讨和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