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前S1缺失突变对病毒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 :桂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in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前S缺失突变在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重度和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检出率;分析前S1缺失突变病毒株体外复制力、HBsAg分泌、RNA水平、前S1抗原表达及其对表面抗原启动子Ⅱ(Surface antigen promoter Ⅱ, SPⅡ)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19例于2005年8月-2008年5月在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诊疗的住院患者,包括38例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轻中度、40例慢乙肝重度和41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从患者血清中提取HBVDNA,PCR扩增获得HBV全长基因组序列,统计前S缺失突变的发生率。挑选有代表性的前S1缺失突变株及其相应对照的野生型HBV全长序列克隆至pGEM-Teasy载体中。用BspQⅠ/ScaⅠ双酶切1.0倍HBV基因组,72小时后检测体外病毒复制力及HBsAg表达水平,同样的方法转染HepG2细胞,72小时后提取HBV RNA,用相对荧光定量法检测RNA水平。构建1.1倍pTriEX-HBV(C)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72小时后,酶联免疫法测前S1抗原的表达。用PCR分别扩增含有前S1缺失突变型和野生型的HBVSPⅡ启动子片段,构建pGL3-SPⅡ双荧光素酶真核报告表达载体,转染细胞48小时后检测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分析前S1区缺失突变对重叠的SP Ⅱ启动子区荧光素酶活性表达的影响。结果:①HBV基因组前S缺失突变检出率在慢乙肝轻中度、慢乙肝重度和慢加急性肝衰竭三组中逐渐递增,分别为5.3%、12.5%和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未缺失野生株相比,前S1缺失突变病毒株的体外复制力和分泌的HBsAg水平分别降低了69%和23.7%;前S1缺失株的3.5kb前基因组RNA、2.4kb mRNA和2.1kb mRNA水平分别降低了87.67%、91.40%和85.94%。③与未缺失野生株相比,前S1区缺失导致前S1抗原表达消失。④与未缺失野生型相比,前S1缺失突变使重叠的SP Ⅱ启动子的转录活性降低了36%。结论:HBV前S缺失突变发生率随乙肝病程进展而逐渐升高,前S1缺失突变株病毒的体外复制力水平、HBsAg的分泌及RNA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并导致前S1抗原表达消失;同时前S1缺失突变导致重叠的SPⅡ启动子转录活性降低。结果有助于阐明HBV前S1区缺失突变的临床和病毒生物学意义。
其他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通过传承人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和传承者,是保护的重中之重。中韩两国在传承人认定方面有相似之处,在认定范围、传承
期刊
隐孢子虫(Crycolosporidium)是一种专一的、寄生于胞内的寄生原虫,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胃肠道。能够引起严重的腹泻。食源性隐孢子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夏季为易发季节。其传
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教师传授给学生大量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热情。近年来,探究性学习被应用于各科的教学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
英语写作应遵循从词、词组、句子段落到篇章的作文写作顺序,依据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分阶段、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英语写作训练,并灵活运用多种写作教学策略,培养
<正>养生专家指出,人生活在相对湿度为45%~65%的环境中感觉最舒适,也最健康,但多风少雨的小满天往往比较干燥,室内湿度达不到这个水平。如果每天早上起床后感觉嗓子和鼻子发干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实体器官恶性肿瘤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我们使用iTRAQ联合质谱技术,为了鉴定新的参与肝癌致病的蛋白这一
结合独立学院《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建立合适于独立学院教学的《金融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充分,价格竞争一直是招标采购领域的普遍现象。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的充分竞争,随之而来的低价恶性竞争行为不时出现在招标采购领域。《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尘肺属中医“悬饮”范畴,多因素体亏虚,肺虚卫弱,时邪外袭,肺失宣通,饮停胸胁所致。饮停日久,可致气机升降失调,肺气上逆发为咳喘,或痰浊内生,瘀阻肺络。饮阻气郁,日久化火伤阴耗气,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