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酸催化剂的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y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成品汽油中95%以上的硫来自FCC汽油,降低FCC汽油组分中的硫含量是满足未来汽油质量指标要求的关键。本论文对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制备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在100mL高压微反装置上考察了催化剂的工艺条件及稳定性能,并采用模型化合物对选择性加氢脱硫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文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碱性金属和混捏碱性组分两种方法对载体进行了改性,以Co-Mo为活性组元,采用饱和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催化剂,并在高压微反装置上以FCC汽油为原料对所制备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和选择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浸渍碱性金属对γ-Al2O3进行改性,随碱性金属负载量的增加,载体的酸性有小幅度的降低,但对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及选择性的提高非常有限;采用混捏法向γ-Al2O3中添加适量的碱性组分Mb后,载体的酸性显著下降,同时表面积和平均孔径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碱性组分的加入,有利于CoMoO4物种的产生,因此可显著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硫选择性。当载体中碱性组分Mb含量为60%、载体焙烧温度为500℃、活性组分Co-Mo含量为8wt%且Co/Mo原子比为0.5时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加氢脱硫选择性。   采用上述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SH-1,以胜华炼厂生产的硫含量为923μg·g-1、烯烃含量为33.9wt%的全馏分FCC汽油为原料,在100mL高压微反装置上对SH-1进行了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280℃、1.6MPa、氢油比300:1,空速4h-1条件下,脱硫率可达80%以上,烯烃饱和率20%以下,产品RON损失不高于1个单位,并且在400h以内活性和选择性保持不变,说明SH-1是一种较为理想的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稳定性。   论文最后进行了选择性加氢脱硫机理的研究,原位红外和高压微反结果均表明噻吩和二异丁烯在SH-1上的反应可能发生在不同的活性位上,不存在相互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诱变辐射育种获得了一份水稻早衰突变体—es-32,从农艺性状、生理生化特性、淀粉理化品质特性等方面对该突变体进行了研究,并对该突变性状进行初步基因定位和遗传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突变体表型:突变体es-32开花前表型较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开花后叶片失绿衰老,穗部出现灰斑。突变体es-32株高、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显著低于对照,分蘖数多于对照且突变体种子活力较差,发芽率低于931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被认为是具有很大潜能的新型太阳能电池。但作为影响DSSC效率的关键性材料之一的电解质,特别是液体电解质存在易挥发、严格封装、易降解等缺点,使得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广泛商业化一直难以实现。固体电解质由于与不能充分浸润Ti O2表面,基于固体电解质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效率还需要提高。本文主要在疏水性离子塑性晶体中掺杂疏水性氧化还原杂电对组成
随着炼钢技术的进步,原材料纯度改善,优质耐火材料的应用以及生产管理的加强,钢的纯净度已大幅度提高,氧、氮、硫、磷、碳、氢等非金属元素的合量可控制在100ug/g以下。伴随着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