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内分工下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基于企业能力与构建全球自主生产网络的视角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l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品内分工方式下,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通过价值链的重构,将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企业纳入自己的全球生产网络,形成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新的合作关系与依附关系。在不具有全球生产网络主导权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的主动性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而降低。本文突破现有研究主要将发展中国家企业置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中,以一种被动接受现有网络关系的"嵌入"视角来研究产业升级的局限,从产品内分工下产业升级的微观主体--企业的能力特征出发,提出"构建式"升级模式。并主要以制造业企业为例,探讨发展中国家本土企业通过主动地建立和调整网络关系,在全球范围整合所需资源,构建自主生产网络推动企业和产业升级的战略。通过理论分析及案例研究,主要得到如下结论:  (1)当把升级看做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关注升级的结果,更注重长期升级动力的建立时,产品内分工下的产业升级可以用一国本土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权利地位的提升来表现。因为网络权利由企业能力的专有水平和专用水平决定,从企业能力的角度来说,升级意味着企业能够在一种相对有利的专用关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有水平。  (2)全球生产网络的构建是一个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实现能力提高和企业升级过程。在产品内分工下,发展中国家本土企业只有通过"构建"具有主导性的全球生产网络才能更好地推动专有能力的提高和升级目标的实现。  (3)构建全球生产网络可以更好地推动发展中国家企业与产业升级主要是通过两方面实现:一是在组织结构上,通过合理的网络节点和节点联接方式的选择,以及恰当地网络协调、控制,构建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组织的优越性获取竞争优势和促进企业专有能力提高;二是在资源整合上,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战略性资产,合理地进行价值链的分解和空间优化布局,构建者可以充分利用各国、各地区、各个企业的资源比较优势,实现竞争力的增强。  (4)全球生产网络是由分布于各个国家的不同网络节点构成的。正确的全球化战略的选择是成功构建全球生产网络的关键。
其他文献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在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了9.0级大地震,并且地震引起了大海啸,由于地震的原因,福岛县核电站遭到了破坏,而且发生了核泄漏事故,产生日本汽
政府教育支出是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一直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对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实现了跨越式的
学位
贸易作为人类生活不可分开的一部分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但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上的冲突,作为经济成长第一动力的贸易也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不平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