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舆情的政府监管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zhilun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民人数的激增,网络已成为公开透明的利益表达和利益博弈场所,成为各种突发事件和热门话题及其重要的信息集散地,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舆情是网民流露出的态度,是体现在各类文字、声音、符号中的集体情绪,不仅深刻地改变着传媒生态,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的治理方式。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网络舆情,是党和政府执政兴国需要重视的方面之一。近年来,我国网络舆情事件频发,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大量惊讶、愤怒、无奈、自嘲、谩骂甚至带有政治意蕴的言论出现在网络论坛与网络社交之中,形成富有特色的网络舆情事件。公众的偏见、媒体专业知识的缺乏以及网络的开放性、宽泛性、自由性等为失实、虚假信息甚至是谣传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温床。而政府应对网络舆情速度迟缓、网络舆情监测技术落后、网络舆情预警难度大、网络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网络舆情应对处理机制不健全、网络舆情的监督惩治机制不健全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极易造成舆情的爆发,引起公众的恐慌,严重危害社会稳定。政府监管网络舆情有其客观必要性,需要进一步认识网络舆情的发展背景,深刻理解网络舆情监管的意义,掌握网络舆情的内涵、特点及形成与发展,运用网络传播理论、互联网治理理论、政府监管理论,分析政府监管网络舆情的逻辑起点、价值目标、现实意义,从我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出发,总结政府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参考借鉴新加坡、美国、英国的先进经验做法,从完善我国政府监管网络舆情的原则、加强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建立网络信息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网络信息沟通机制、夯实网络舆情监管的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完善政府网络舆情监管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全国各地经济快速腾飞,各地的城市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以老城区为中心逐渐向外扩展,市郊的农村地区也向城镇化迈进。越来越多的集体土地被征收并转化为国有土地,用于开发建设等
以探索建立技能人员年度工种抽考制度为抓手,改变职业技能鉴定方式,完善职业技能等级津贴兑现机制,以适应生产操作人员岗位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模式的转变,激励生产操作人员不
环境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环境问题,随着近年来“雾霾”的集中爆发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政府作为公权力的代表,其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履责情况也备受期待和关注。此外,党的十八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这为新时期政府职能的转变指明了方向。建立健全的环境责任机制,推进政府环境责任的履行,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2019年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不仅给全国各地市县级融媒体建设发展起到了引
期刊
城市市公共交通主要包括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和常规公共交通,其中以公共汽车为主体的常规公共交通是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点。城市公共交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衡量城市经
就业再就业工作,不仅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2020年6月11日, 由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主办的“2020智能农机装备田间日活动暨农机化新技术培训班”在河北省赵县举办,雷沃无人化农机装备贯穿收获、耕整、播种和植保整
期刊
《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以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课堂主要载体的活动型课程.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自我约束能力弱,因此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失控场面也屡见不鲜.根据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