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生物制氢反应系统生物强化技术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以生物质为原料进行可再生能源物质-氢气的生产,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的高新技术之一。本文以混合菌种的连续流发酵生物制氢系统为基础,对生物制氢反应系统的生物强化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一研究对进一步提高系统的产氢能力,加速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的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生物强化技术引入生物制氢领域,确定了连续流发酵法生物制氢工艺的最佳生物强化控制参数和高效菌种的投加技术。研究表明,系统在一定控制条件下达到稳定运行状态,在容积负荷为12kgCOD/m3·d、HRT6h、反应器内MLVSS为10.38g/L时,投加高效产氢菌种B49,在投加量为5%的条件下,强化处理后的反应系统,除ORP基本保持不变外,其产气和产氢能力、液相末端发酵产物、pH值、糖转化率等均发生了变化。其中糖的转化率从94.8%增加到96.3%,反应混合液的pH值从4.7下降为4.3~4.4,乙醇型发酵的目的产物乙醇和乙酸在总发酵产物中的比例也从73.6%提高到86.6%,平均产气能力和平均产氢能力分别提高了12.9%和18.0%。而且,生物制氢系统的生物强化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反应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通过小试基础性试验的指导,将生物强化技术应用于工业化生物制氢反应系统。研究表明,系统在一定控制条件下达到稳定运行状态,在容积负荷为28.9kgCOD/m3·d、HRT8.6h、反应器内MLVSS为6.34g/L时,采用半连续生产和半连续投加高效产氢菌种Yuan-3的方式,投加菌种量为0.89%,对工业化发酵产氢反应系统进行生物强化技术处理。当工业发酵生物制氢反应器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时,单位反应器的产气率和产氢率比投菌前分别提高了15.7%和17.1%;单位生物量的产气率和产氢率比投菌前的产气率和产氢率分别提高了25.2%和27.7%。总糖的转化率超过了95.0%,反应系统的pH值维持在4.4~4.9之间,乙醇型发酵的目的产物乙醇和乙酸在总发酵产物中的比例也从88.9%提高到93.0%。
其他文献
基于弹性蛋白良好的性能和层层自组装技术的在生物材料表面改性中的一系列优点,本课题首先以弹性蛋白膜为基底材料,分别以细胞外基质成分透明质酸、I型胶原和透明质酸、天然多
吸声用烧结FeCrAl纤维多孔材料是金属纤维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烧结FeCrAl纤维多孔材料兼具FeCrAl合金和多孔结构的特点,具有诸多独特优点,如耐高温、抗氧化、耐热腐蚀、耐
学位
广西北部湾地区拥有多元的音乐文化环境,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音乐却发展艰难,文章从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北部湾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寻找本土音乐发展之道.
静电纺丝技术(简称电纺)是制备超细纤维的有效方法,该法制得的超细纤维膜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等优点,为较为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合成聚合物与天然高分子的混和电纺纤维
铝电解电容器的高性能、小型化,即高比电容化是当前的发展趋势。通过稀土微合金化提高电解电容器铝箔的比电容,可以充分发挥稀土的资源优势,提高相关产品的竞争力。电容器比
本文对过渡金属氮化物晶格畸变研究及大尺度第一原理计算方法的发展进行了阐述。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利用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FLAPW)对过渡金属氮化物(ScN
压电材料能够自适应于环境的变化实现机械能和电能的转化,具有集传感、执行和控制于一体的特有属性,是智能材料系统中的主导材料,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多晶陶瓷中晶粒排布的无
随着场景时代的到来,场景成为了一个新的体验单位.目前智能家居虽已展露了场景趋势,但设计仍专注于单品的功能迭代.本研究以智能睡眠为对象,通过问卷调研的形式,分析了智能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