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宫腔粘连(IUAs)是指因子宫内膜损伤引起宫腔内粘连形成,进而发生月经减少、闭经、周期性腹痛和生育力低下等并发症。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已成为治疗IUAs的标准术式。然而,术后的粘连复发已成为临床医生的挑战之一。补充雌激素被认为是IUAs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学者关于雌激素对IUAs的疗效以及应用剂量仍存在争议,目前尚未形成共识。研究表明,当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PR)含量不足或功能异常时,可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其表达异常与IUAs的发病及预后存在相关性。因此,本研究拟比较不同程度的IUAs患者子宫内膜ER、PR与正常育龄妇女的表达差异,探讨其与IUAs发病及预后的相关性;观察患者术后应用不同剂量雌激素的临床疗效及ER、PR表达变化,为临床IUAs患者TCRA术后雌激素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二、方法:1.研究对象及分组:本研究收集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及深圳市第八人民医院IUAs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共分4组,年龄18~40岁。其中正常对照组43例,为宫颈上皮内瘤变、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其余3组均为IUAs患者,根据美国生育协会评分(AFS)标准,分为轻度组37例、中度组35例、重度组50例。2.治疗方案:IUAs组在首次宫腔镜手术中取内膜检测,中重度组术后宫腔内放置防粘连膜(因特隙)包裹的圆形环。术后第5d开始服用戊酸雌二醇(补佳乐),连续口服21d,第12d加服地屈孕酮10mg,共3个周期。轻度组给予小剂量雌激素治疗;中度组及重度组分别给予中剂量或大剂量雌激素治疗。小剂量为每日2~3mg补佳乐,每日1次口服;中剂量为每日6mg、大剂量为每日1Omg,均分2次口服。正常对照组在术中轻刮少许内膜送检。3.疗效评估:治疗期间,门诊随访记录患者月经量。于第3周期行宫腔镜二次检查,记录AFS评分,术中仍取子宫内膜检测。4.子宫内膜组织检测子宫内膜标本行HE染色及ERα、PRA免疫组化染色。采集图片用Image Proplus软件进行分析,以累积光密度值反映ER、PR的表达情况。三、结果:1.ER及PR表达情况ER与PR在各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的表达相近,二者的表达在正常组和轻度组中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低于正常组(P<0.05),重度组低于其它三组、表达最低(P<0.05)。各组二次手术与初次手术时相比,ER、PR平均表达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度组中进行组内比较,不同剂量雌激素治疗后其ER、PR表达无差异(P>0.05);重度组内,大剂量雌激素治疗后ER及PR表达上升较中剂量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剂量雌激素疗效三组IUAs患者二次手术与初次手术相比,AFS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的中剂量和大剂量治疗组相比,AF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大剂量雌激素治疗AFS评分较中剂量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结论:1.IUAs患者的子宫内膜ER、PR较正常对照组低,且随着AFS评分升高,ER及PR的表达呈下降趋势,提示子宫内膜损伤导致ER、PR表达下降,影响内膜修复。2.TCRA联合雌激素治疗为主的多种辅助措施可以明显改善IUA,而且对于重度IUA患者,TCRA联合大剂量雌激素也有助于疾病好转。3.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后,IUAs患者子宫内膜ER及PR的表达较前提升,且ER及PR表达与AFS评分呈负相关,提示雌、孕激素治疗可能通过诱导ER及PR表达而促进子宫内膜增生以改善IUAs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