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焚稿是古代文人在文学创作活动中的特殊现象,出现于历史典籍和文人著作之中。据文献记载,文人焚稿行为的产生不晚于唐代,而明代之前焚稿的记载较少,且多为著名文人的事迹。明清两代,作家和作品的数量激增,文学活动的深度与广度远超前代。焚稿现象也随着丰富的创作活动而增加。蓬勃发展的出版业促进了文人作品的保存与传播,而一些文人将文稿焚毁,消解自身创作,显示出复杂的创作心态,反映出文人与文学创作环境之间的深层互动。此时期,女性文人的焚稿现象显得格外瞩目,频繁记载于史传、地方志和文人著作之中,也在明清小说中有所体现。小说是明清文学发展的集大成者,在展现时代题材的同时用大量的笔墨塑造了众多形态各异的女性人物。女性焚稿作为特殊的文学现象,展现了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文学创作情况,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和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明清小说中女性焚稿书写的系统梳理,可以追溯明清女性创作与文学环境的关系,分析明清时期女性才学与妇德的关系,探寻女性创作的影响和文学传播困境。女性焚稿情节主要出现在历史题材小说和世情题材小说中,可以分为作者自焚其稿和他人焚毁文稿两种情况。从时间角度来看,女性焚稿主要发生于死亡之时、断情之时、悼亡之时、作法之时四种重要的时间节点。从被焚文稿的特点看,文稿的创作动机以唱和联吟和感怀伤情为主,且大多数文稿属于诗词。小说中女性焚稿的情节一般所占篇幅不大,却具有重要的作用,往往位于情节衔接的关键节点,推动了小说情节的转换。由于文稿承载了女性人物丰富的情感,焚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的情感宣泄和心态变化。在人物塑造方面,焚稿起到了升华女性形象的作用,展现出“天生美才多薄命”和“孤傲之气易摧折”的悲剧之美。在结构上,焚稿衔接了人、神、鬼三界,在悼亡慰灵和起誓作法中起到传达消息的作用。女性焚稿是女性才华湮灭的体现,也是她们的丰富才学的遗憾。焚稿的前提是女性的文学创作,女性的文学活动在人情社会小说中十分丰富,反映出较为宽松的文学创作环境。但是,作为女性文学创作的结局,焚稿则显现出女性文学作品传播的复杂性及困境,间接暗含了女性的社会地位、性别意识和文学存在。小说中女性的文学创作和焚稿行为在明清历史中有着较为充足的现实依据。明清女性的文学创作风气盛行,家庭教育和塾师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的作用。女性文人呈现出以江南为主的地域特色,具有往来唱和的互动性,文学创作以作诗填词为主。在相对宽松的文学创作环境中,女性文人仍难逃妇德的约束,才学与妇德之争往往表现为传统妇德规则对才学的压制。作为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产物,女性焚稿是明清女性文学创作结局的艺术性写照。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女性作品的留存主要通过作品集的编纂、史书与地方志的记载等形式实现,其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男性的帮助,而女性作品的焚毁情况非常严重。同时,在近现代的学术研究中,古代女性的文学创作在文学史中存在缺失的情况,需要全面深入的系统的挖掘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