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儿》中空间内的主体性建构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ckin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为理论框架,探讨《宠儿》中不同空间的隐喻意义以及空间与主体性缺失和建构的相互联系。小说中体现的政治问题如种族问题实质上也是空间问题。处于主导地位的白人奴隶主利用构想的空间表征将奴隶制的意识形态加诸于黑奴。由于受到奴隶主空间表征的规约,黑奴主体意识遭受侵蚀。在奴隶主各种空间手段之下,黑奴的主体性难以保全。然而,黑奴可以利用有限的表征空间以及背离空间表征的空间实践,重新建构起主体性。  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分析了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三个表征奴隶制的空间:124号,甜蜜之家和贩奴船。这些空间蕴藏着权力关系,种族主义意识形态被内化。  第二章分析了奴隶主如何通过空间对黑奴进行客体化以及隔断的黑人社区空间加速了黑奴主体性的丧失。奴隶主通过鞭打、残害奴隶的身体对其进行书写,留下的印记成为一种指代黑奴身份的能指;奴隶主将黑奴身体视作繁殖后代的工具,将身体视为财产;奴隶主还可以通过马嚼子、手铐脚链等限制黑奴身体的自由。奴隶主阻碍黑人家庭的建立,使黑人无法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黑奴无法融入到黑人社区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和固化了黑人主体性的丧失。  第三章分析黑奴如何利用表征空间进行主体性构建的空间实践。塞斯和保罗·D都经历了一段空间之旅。塞斯身怀六甲从甜蜜之家逃往位于自由北方的婆婆贝比·萨格斯的家—124号房,获得对身体的控制,并且能作为主体施以母爱。与婆婆的团聚,也弥补了塞斯自己丧失的母爱。保罗·D同样经历了从南往北的逃亡之旅,通过对男性本性的思索,对南方图景的思索,对自我有了重新的认识。保罗·D来到124号以后,与塞斯重建家庭。在构建主体性过程中,黑人群体所独有的文化有助于抵制奴隶制意识形态对黑奴的定义,黑人群体空间实践保证了个体主体性的建构。  本论文得出结论,不仅奴隶主可以利用空间来剥夺黑奴的主体性,黑奴也可以利用空间来建构主体性。群体空间构成了有效的抵抗场所,这对于黑奴实现主体性建构是必不可少的。
其他文献
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韩礼德和哈桑出版《英语的衔接》一书,并创立了衔接理论以来,衔接理论就一直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衔接被看作是生成语篇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它在语篇研究中
爱德华·阿尔比(Edward Albee)公认为是继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及阿瑟·米勒之后美国最重要的戏剧家,他也许是美国戏剧最有争议的作家。劳拉·朱丽尔把阿尔比作品中
游说政治在美国政治舞台上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非常独特的现象,对于美国的政治和社会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其在美存在的合理性是与美文化、政治理念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对游说政治
交际法在语言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一直是研究的焦点。自从交际法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问世以来,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外语教师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