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分簇路由算法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udu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广泛应用于军事、环境、医疗、工业、家庭等领域,因此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能量、处理数据能力和通信能力等都十分有限,因此设计能够减少节点能量消耗,延长网络生命周期的路由协议成为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重点。本文对目前已提出的经典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在借鉴国内外路由协议设计思想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算法存在的簇头分布不均匀、簇头能量消耗不均衡等问题,引入蚁群算法和Dijkstra算法,提出了能量更为高效的分簇路由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ACALEACH)。首先在簇头选择过程中,不仅考虑节点的剩余能量,同时兼顾两簇头节点之间的距离,使得簇头节点分布更加均匀;其次,将蚁群算法应用到簇间路由机制中,寻找簇头到基站的最佳路径,使得离基站较远的簇头节点沿着最佳路径传输信息,从而有效的减少了簇头节点的能量开销。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和LEACH及DADC算法相比,更能有效地均衡网络能量消耗、延长网络生命周期。提出了一种基于Dijkstra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DEUC)。首先,根据候选簇头到SINK的距离将网络划分成大小不等的簇,在每个簇内以节点的剩余能量作为重要参数最终选择出簇头;其次,在簇间采用多跳路由的方式,利用改进的Dijkstra算法求解每个簇头节点到SINK的最短路径,使得离基站较远的簇头节点沿着最短路径传输信息。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网络生存周期方面相比LEACH和EEUC分别延长约35%和25%。
其他文献
粗糙集理论由波兰学者Pawlak Z于1982年首次提出。它是一种新的处理模糊和不确定性问题的数学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知识发现、机器学习、决策支持、模式识别、专家系统及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