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秦巴山地灾害暴雨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twe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山地灾害发生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发现复杂地形地貌是山地灾害发生的内因,暴雨是山地灾害发生的主要外因之一。本文主要采用多种常规资料和非常规资料,对2002年6月8日诱发佛坪特大山地灾害的大暴雨过程作了详细的分析,数值模拟,诊断分析,并用敏感性试验来分析中尺度地形在陕西降水中发挥的作用,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低涡切变线、西南风低空急流、东风气流和地面倒槽是本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该地区维持高能,饱和,位势不稳定的小环境,有利于特大暴雨的产生和维持。低涡东部的西南暖湿气流上发生发展的中β尺度系统是这次暴雨的直接原因,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和凝结,潜热的释放使暴雨得以发生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对现有的3DVAR/MM5系统进行了修改,使其具有直接同化ATOVS辐射率资料能力。选取2002年7月23日前后发生在江淮流域的暴雨为个例,进行了同化试验,比较了同化ATOVS资料与
本文所讨论的沙尘天气主要为起沙机理一致的扬沙和沙尘暴,研究范围为北纬35度以北地区,站点340个。文中首先对所选我国北方范围的沙尘主要影响区进行分区,用网格面积加权计算区
本文中模拟了一次强对流过程的流场、雷达回波和含水量等宏、微观物理量的分布及其演变.分析了冰雹形成的微物理过程,冰雹粒子主要由冻滴(CNfh)和霰(CNgh)转化形成,其中冻滴
变分同化技术被公认为是提高数值模式初始场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它对目标函数的数学性态有较高的要求,同时,目前的四维变分同化技术在业务中要求有较高的环境才能实现.因此
本文第一部分用每6小时一次的NCEP再分析资料,对华南地区登陆前突然减弱和突然增强的两类热带气旋(TC)进行大尺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突然增强的TC位于副高的西南侧或南侧,
本文采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法(TVDI法)对安徽省2013年4月-10月的旱情进行动态遥感监测,并利用土壤水分自动站数据对遥感监测结果进行验证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分别提取了NASA(
本文利用1958-2014年印度热带气象研究所的全印度降水量和欧洲中期预报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RA-55)及美国环境预报中心与国家大气预报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研究
本研究针对气象数据量大、关系复杂的特点以及农业气候信息系统发展的趋势,阐述了建立生物气候分析系统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并从系统的开发环境、开发模式、开发方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