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无指盘臭蛙表皮中分离到一株具有很强胞外蛋白水解酶活性的菌株CW-E2。通过形态学、化学成分、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CW-E2的分类地位;并深入研究该菌株蛋白水解酶活力及其相关特性,最终确定该酶为黄质金黄杆菌来源的金属蛋白酶。CW-E 2革兰氏染色反应呈阴性,菌体短杆状,无鞭毛,透射电镜观察,菌体宽0.5-0.7μm,长1.1-1.3μm,菌落呈圆形,边缘光滑,直径1-1.5mm,并且相互粘连,表面光滑并突起,产生黄色素,有金黄色光泽。菌体无运动性,细胞长有周身菌毛,不产生孢子,好氧,化能异养型。用微生物biolog GN2和API 20NE系统测定生理生化结果为:该菌株能很好的利用D-果糖、D-葡萄糖、D-半乳糖等单糖为唯一碳源生长,并能够利用D-果糖、D-麦芽糖、D-海藻糖等发酵产酸,具有过氧化氢酶、β-半乳糖苷酶,苯丙氨酸脱羧酶等活性;但没有鸟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DNA酶和脲酶等活性;不能还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能够强烈的液化分解白明胶;有酪氨酸水解酶活性,能够水解吐温80。呼吸链主要醌种类是六碳烷基侧链的甲基奈醌(MK-6)。该菌株无Na~+、维生素等其它特殊营养要求,能生长于0-6%NaCl盐浓度范围内,其中1%浓度的NaCl是最佳的盐离子生长条件。在LB平板上能产生一种不能扩散的黄色素flexirubin。菌株温度范围是5-42℃,最适生长温度是30-35℃;能够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不能水解纤维素;对于羧苄青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G、卡那霉素、万古霉素、红霉素、利福平、新霉素、链霉素和氯霉素敏感;但对于氨苄青霉素、林肯霉素和多粘菌素具有较高的耐受性。测定CW-E2的G+C mol%含量为37.2%。CW-E2的主要脂肪酸是i-C15:0;i-C17:1ω9c;和i-C17:03-OH。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CW-E2与C.gleum ATCC 35910T和C.indologenes ATCC 29897T菌株序列同源性均为93.9%,与菌株C.joostei LMG 182/2T的序列同源性为94.9%。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脂肪酸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多相分析,最终确定CW-E2的分类地位为:纤维粘茵-黄杆菌-类杆菌(CFB)门,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的一个新种。并将其命名为黄质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flavum)。对其胞外蛋白酶活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该菌能在以酪蛋白为底物的蛋白酶检测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明显的水解晕圈,证明该菌具有很强的蛋白酶水解酶活力。通过研究证实:该菌的胞外蛋白酶活力在对数期以前随着细菌细胞浓度的增大不断增强,在对数生长末期约14h左右酶活达到最大;该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适当浓度和特定种类的金属离子能够促进该酶的酶活;微量(2.5mM)金属离子螯合剂EDTA便可对该酶产生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60%以上),当螯合剂EDTA浓度达到100 mM时酶活基本完全被抑制;反应体系的pH能够极显著的影响该酶的活力,酶的最适pH值为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