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文化再生日益受到我国政府和学界的重视,理论研究成果丰富,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笔者基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文化再生的相关理论,运用设计学、文化遗产学、建筑学和历史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探讨了中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文化再生中的理论研究、现实状况、西方经验、视觉艺术分析和工作策略等相关问题。本文主体可分为五部分。第一章研究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再生相关理论,介绍了“工业建筑遗产”理论、“文化再生”基本概念,阐述了遗产价值评价体系,分析了工业建筑遗产的文化再生利用模式及其基本特征,探讨了该研究的目的、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文化再生的意义。第二章则主要分析了在当前情况下中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再生的基本情况。首先从史学角度罗列了近现代,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以及工业建筑遗产分布的地区格局;接着分析了中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现状和突出问题。第三章对国内以及国外的典型案例典型案例展开分析。国内分别选取北京、上海、青岛、西安和台湾地区,对这些城市在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再生利用方面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分析了这些案例规划设计、功能转型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国外选取德国、美国、英国和法国作为代表,分析了其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发展过程和工业建筑改造模式,揭示了其对中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借鉴意义。第四章从视觉艺术角度探讨了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和文化再生问题。先分析了工业建筑的技术和审美构成,以及工业建筑遗产的视觉要素;接着论述了工业建筑遗产的构成和视觉美学审美意识的形成;其次分析了工业建筑视觉色彩和传达体系的构建;最后列举了将视觉设计应用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促进文化再生的重要意义。第五章讨论了中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再生策略的构建,从政府职能、调研决策和规划设计三个角度,提供了一些策略性建议。本文针对我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文化再生问题,从历史文化、艺术设计、行为策划及文创规划等现实案例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策略,对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文化再生发展提出了更高领域的定位。笔者对工业建筑遗产的再认识及城市文化肌理的保护提出了保护性再生创意新概念,从而引导更多的人群正确认识和理解城市工业遗产存在的真正意义与价值,让我国越来越少的工业建筑遗产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更好的保护,从而留住城市发展中的“工业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