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置回转式水稻宽窄行钵苗移栽机构机理分析与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anchor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作为高产、稳产作物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仅依靠扩大种植面积提升总产并不是有效的生产途径。与此同时,过量施用农药、化肥致使其在土地与大米中残留量过高,难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大米空前的需求。针对上述情况,中国农艺专家提出了能解决水稻农药、化肥残留过高,实现绿色有机生产的水稻宽窄行栽培农艺;以及能够大幅度提高单产、扩大“稻花香”等精品粮种植区域的水稻钵苗移栽技术两种农艺措施。作者基于两种农艺的优点与优势,将二者结合,提出了水稻宽窄行钵苗移栽种植模式,但由于没有相关技术装备的支撑,目前未能大面积推广应用。国内外现有的移栽装备仅能单一的完成水稻宽窄行种植或水稻钵苗移栽作业:国内的系列水稻宽窄行装备仍为插秧作业,存在伤根等问题;而水稻钵苗移栽装备均为等行距作业(包括国外的日本顶出式水稻钵苗移栽机,其结构复杂,综合成本过高,难以在中国推广;国内的双曲柄水稻钵苗移栽机,由于核心杆机构振动较大、效率低,不能满足高效作业要求;其他研究院所提出的各种方案又均未能产业化)。因此,急需对水稻宽窄行钵苗移栽技术与装备进行研究与开发。同时为满足中国对步行式移栽机型市场的巨大需求,该文提出了一种体型小巧、结构简单、成本低、过梗方便,且适合地形复杂和小地块作业的斜置回转式步行水稻宽窄行钵苗移栽机构,在保证水稻宽窄行种植要求的同时完成钵苗移栽,实现两种农艺的结合,填补国内外市场。根据以上目标,论文主要工作内容与结论如下:(1)斜置回转式水稻宽窄行钵苗移栽机构的研发与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对水稻钵育秧苗的物理特性和回转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8”字形运动学轨迹与姿态的成形机理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同时实现钵苗移栽和宽窄行栽植的基本设计条件,并限定了移栽机构的横向偏移。根据上述基本目标,对发明的刚体铰链式、弹簧夹片式等不同形式的关键取苗与栽植部件进行分析与选择,开发了一种斜置回转式水稻宽窄行钵苗移栽机构,并介绍其工作原理,解决了水稻宽窄行钵苗移栽的难题;(2)斜置回转式水稻宽窄行钵苗移栽机构的运动学分析与建模。提出一种用于非圆齿轮行星系移栽机构非圆齿轮节曲线的拟合方式,并设定其成型方法;采用移栽机构的整体倾斜传动理论,并根据共轭非圆齿轮组自由传动比的传动特性,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与建模;提供了实现两种农艺措施相结合的移栽机构设计参数,为后期计算机分析软件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3)斜置回转式水稻宽窄行钵苗移栽机构运动学目标函数的建立。针对回转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参数优化存在的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实践经验总结的11个运动学优化目标,并建立了其目标函数(目标函数包括取秧角、推秧角以及相对角度差,取苗方向及取苗距离,输送过程与秧箱的不干涉,栽植点和行星轮壳体与地面距离,齿轮参数和宽窄行取秧不发生干涉等),为参数优化软件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4)计算机动态模拟优化设计软件的开发及参数影响轨迹变化规律的研究。根据斜置回转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的运动学分析、理论模型与目标函数,基于VB 6.0平台开发计算机动态模拟优化设计软件,探索了节曲线参数方程中X、Y方向参数和机构参数对移栽机构轨迹和姿态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想要得到理想轨迹参数应满足的范围和变化量,为参数的优化提供了基础;(5)水稻宽窄行钵苗移栽机构参数优化及“参数导引”优化算法分析。在计算机优化设计软件中,根据经验和各个参数对目标影响规律的分析,优化出一组优化参数,包括节曲线方程参数a1=8.80,c1=4.68,d1=7.00,f1=8.36,1g=-3.50,a2=14.3,c2=0.94,d2=-2.20,e2=-2,f2=6.00,g2=0.40;太阳轮初始安装角、第一行星架转角、第一段移栽臂与水平夹角、移栽臂两段长度以及整体放大倍数参数:α1=87o,α2=66o,α3=81o,l1=70mm,l2=186.375mm,k=1.4;通过优化软件的模拟,验证了该组参数获得的目标值均满足目标函数及水稻钵苗移栽轨迹与姿态的要求;为了实现后续软件的全自动优化,分析了“参数导引”优化算法的应用;(6)水稻宽窄行钵苗移栽机构的结构设计与虚拟仿真。根据计算机优化得出的参数组,对斜置回转式水稻宽窄行钵苗移栽机构进行结构设计,包括对斜置式传动机构与非圆齿轮行星系机构的具体结构设计与改进;为了实现大规模设计要求,避免重复而繁琐的设计工作,基于现代设计方法,进行了移栽机构变型设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对核心工作部件进行参数化规范三维建模后(为后续完成其变型设计软件开发做准备),检验模型装配干涉情况,然后导出模型,采用刚柔耦合模型并对核心取秧夹片进行分析,最后进行虚拟样机的仿真试验与测试分析,验证了虚拟仿真模型与理论设计的一致性与合理性;(7)核心工作部件的物理样机加工与试验台架搭建。采用3D打印技术与机加工相结合的方式,将回转式水稻宽窄行钵苗移栽机构进行物理样机加工,并完成核心部件的装配;以步行机ZB-430机型为基础,将其底盘动力连接方式、行走轮位置和浮板进行了宽窄行钵苗移栽构建,装配上核心部件,成功搭建了试验台架,研制了斜置回转式水稻宽窄行钵苗移栽机构,为后续试验做准备;(8)移栽机构的高速摄影与取苗栽植性能试验验证。首先采用闭锁式工厂化育秧培育试验用秧苗,基于高速摄影技术确定了水稻宽窄行钵苗移栽机构夹秧片尖点轨迹和移栽臂姿态。通过与理论分析结果对比,验证了机构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与一致性;对移栽机构取苗、运输和栽植状态进行性能试验验证与分析,并通过测试不同作业效率条件下,移栽秧苗的取苗、栽植状态和机构运行稳定性,确定了研制的水稻宽窄行钵苗移栽机构的作业转速不高于150 r/min时,能够保证移栽效果。
其他文献
对由碲镉汞薄膜减薄工艺导致的损伤层的研究至关重要.采用扫播电镜研究了碲镉汞薄膜经减薄工艺后的损伤层,荻得了非當有价值的实验结果.结果对由碲镉汞薄膜减薄工艺形成损伤
气泡含量与砂浆质量密切相关。探究了4种不同成分的粉体消泡剂对双组分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消泡剂对防水砂浆施工性、表面状态、流动度、凝结时间、
机械收粒(机收粒)是现代玉米生产技术体系的关键技术,是我国玉米收获技术的发展趋势。开展玉米机收粒技术推广和应用限制因素的研究,对于推动玉米机收粒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引
正入射通常不能反映成像衍射光学元件的实际工作状态,斜入射才是其普遍工作状态。建立了斜入射时三层衍射光学元件的衍射效率与入射角度关系的表达式。针对入射方向、两侧基
由于立体绿化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具有明显效应,上海近些年来正在大力推广立体绿化。然而,立体绿化在调查与规划上面临着难以掌握现状和潜在资源的难题。在上海的应用中,使用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有效解决了上述难题。实践结果表明,遥感技术具有较多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对此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局限性提出了相关对策。
采用基于短波红外波段的Vanhellemont和Ruddick算法对乌梁素海水体的Landsat-8业务陆地成像仪(Operational Land Imager,OLI)数据进行了大气校正。用该算法得到的OLI反射率与ENVI Flaash大气校正结果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R~2为0.8。经大气校正后得到的OLI反射率与实测值吻合得较好,而且483 nm、561 nm和655 nm波段的误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