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例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临床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cet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分析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对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的634例恶性肿瘤组、243例对照组病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小板(PLT)进行检测。应用SPSS13.0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大样本u检验,认为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则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1.样本的总体情况634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男性334例,女性300例;年龄范围在15-91岁,平均56岁;肺癌103例,乳腺癌89例,结直肠癌73例,食管癌70例,胃癌66例,肝脏及胆管癌61例,肾癌25例,甲状腺癌22例,宫颈癌18例,胰腺癌17例,淋巴瘤17例,膀胱癌12例,卵巢癌10例,喉癌10例,腹膜后肿瘤9例,脑瘤9例,原发病灶不明的恶性肿瘤9例,前列腺癌7例,鼻咽癌4例,阴囊癌2例,白血病1例。2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26例,女性117例;年龄范围在16-89岁,平均55岁,均为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于山东省立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非肿瘤病人。两组患者在一般人口学特征方面匹配,可以进行相关性比较。2.恶性肿瘤组与对照组异常例数、异常率的比较恶性肿瘤组共634例,凝血异常者337例,异常率53.2%;对照组243例,凝血异常者48例,异常率19.8%,两者相比,其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恶性肿瘤组与对照组各项凝血指标的比较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浆PT、APTT、Fib含量及D-二聚体阳性率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浆TT、PLT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恶性肿瘤组内初治组、综合治疗组各凝血指标的比较综合治疗组患者血浆PT.APTT及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升高,与初治组相比,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TT、Fib、PLT含量与初治组相比变化不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类型的肿瘤各凝血指标的比较Fib在不同类型肿瘤组中差异较大,肺癌、食管癌组显著升高,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5种肿瘤的血浆PT、PLT含量及D-二聚体阳性率均较对照组变化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多数肿瘤患者的血浆APTT含量升高,TT含量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确存在着凝血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PT、APTT延长,D-二聚体阳性率显著增加,是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对上述指标进行监测,有助于了解肿瘤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上述异常可能与肿瘤本身、治疗过程及不同的肿瘤类型均有一定关联,但不同的治疗方式及不同的肿瘤类型在引起凝血功能异常方面有何确定的、具体的差异,目前还无定论,尚需进一步探讨。
其他文献
开展火灾事故的调查,是提高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和消防事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当前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火灾调查工作的对策。
目的:通过观察经筋结点刺法与传统针刺法对中风后不同痉挛程度瘫痪患者的疗效比较,客观评价经筋结点刺法与传统针刺法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分析不同痉挛程度介入针刺对中风后痉挛
目的:通过采集3岁以下肺炎患儿指纹(即食指桡侧浅静脉)图像,以了解小儿肺炎指纹变化与中医证候演变相关性。方法:利用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在日光灯及常温下采集静息状态(患儿休
金融机构作为市场经济下的主体之一,必然要受到价值规律的制约,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接受优胜劣汰的结果。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大量的金融机构在这次危机中倒闭,金融机构市场
在现行引线框架的IC封装模式过程中,分层是一种重大的质量异常现象,且是产品本身的可靠性的绝对关键因素。而在生产过程中如何防范于未然,提高合格率,实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