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颗粒离散元的砂岩渗流时效破裂规律及应用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sf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处于富水区域的煤矿,在采动影响下顶板产生导水裂隙通道,贯通含水层,诱发突水等矿井灾害事故。当工作面应力调整稳定后,岩体仍然有裂隙不断产生,此时的顶板时间效应显著。因此研究顶板裂隙通道的形成规律,为顶板事故的预测以及顶板支护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是矿井安全开采的关键之一。本文利用PFC-CFD耦合方法,结合平行黏结应力腐蚀(PSC)模型,建立考虑时间效应的煤系砂岩渗流数值模型,分析其在不同渗流压力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将PFC-CFD-PSC方法应用于顶板裂隙通道的研究中,对顶板裂隙演化规律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基于PFC-CFD耦合方法,建立煤系砂岩渗流数值模型,验证了模拟可靠性,并分析了该模型的裂隙发育规律及其渗流特征。模型的渗透压力越大,内部产生的微裂隙越多,且微裂隙分布形式从集中变为分散。模型的流入压力越大,不同位置的颗粒骨架受到的流体作用变化范围越大,峰值越大,且峰值都出现在渗流模型的下部。(2)利用FISH语言编写考虑时间效应的PSC模型。分析了不同倾角的初始裂隙对PSC模型裂隙扩展发育规律的影响。根据微裂隙发育个数划分,PSC模型的损伤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初始损伤阶段,损伤演化阶段,破坏阶段。与常规模型相比,PSC模型最终破断后的微观裂纹个数少,且初始裂隙尖端的起裂角小。(3)引入PSC模型,用来表征时间效应,并与PFC-CFD耦合方法的渗流模型相结合,建立了考虑时间效应的煤系砂岩渗流模型。随着渗透压力的增大,该模型的贯穿裂纹数量逐渐增多。渗透压力为0.5MPa、2.5MPa、3.5MPa时,破坏形式以剪切破坏为主。当渗透压力为1.5MPa时,破坏形式为张拉和剪切共存的模式。该模型的高水力梯度值集中在岩体骨架上方,形成“环状”结构,在渗流场底部出现了低压力梯度区域。(4)为研究采动覆岩顶板的裂隙横向发育规律,利用PFC-CFD-PSC方法建立顶板岩层渗流时效模型。分析覆岩压力、初始裂隙形态与渗流压力对该模型破断形态的影响,并与常规顶板岩层模型对比。研究发现考虑时间效应的顶板,扩展裂隙在初始裂隙尖端开始发育,裂隙发育复杂,宏观条数较多,微裂纹发育阶段少。
其他文献
[目的]:上皮型钙粘素(E-cadherin)存在于人和动物的上皮细胞中,是调节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基质之间粘附反应的主要媒介,对维持组织结构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妇科
文化缺省,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简便,作者省略了共享的文化背景知识。文化缺省体现了交际的经济性原则。翻译不仅是单纯的语言行为,更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缺省,势必会给译文读者带来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塞患者卒中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方便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的980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卒中相关肺炎,将其分为两组,将发
建模与要素提取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重要环节,本文采用层次化的机制来研究态势感知的模型构建,依据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安全态势要素提取。
<正> 兵书云:“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这个道理对于医生用药来说也颇有参考价值。医生治病也要象善战者那样,先作周密的调查研究,对病情了如指掌,然后运筹再三,
期刊
目的 研究DLC-1基因(deleted in liver cancer 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探讨PHC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应用半定量
为建立测定清血脂Ⅰ号胶囊中姜黄素含量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胶囊中主要有效成分姜黄素为控制指标,进行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采用药典推荐方法,可以快速地进行质量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传统民居建筑受到了当代研究者和设计者的注目和追捧。而非典型性传统民居作为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特殊部分,是地域性传统文化
目的:探讨COX-2和MMP-2与直肠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分子机制。 材料和方法:标本来源于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已经病理检查证实的68例直肠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现如今人们已经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其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更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网络空间的安全风险问题。本文针对当前所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