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膝骨关节炎遵循阶梯式治疗理念,对于合并重度疼痛的中度膝骨关节炎没有一个固定的治疗方式,50-60岁年龄段为治疗方案选择的过渡期,药物保守治疗、膝关节镜治疗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均适用于此类病人。此研究分析对比50-60年龄段合并重度疼痛的中度膝骨关节炎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寻求更加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其条件符合年龄在50-60岁之间、X线平片K/L分级为中度(Ⅱ-Ⅲ级)且术前WOMAC疼痛评估(使用VAS尺度分数记录)分数为35分及以上。将患者分为三个组,分别行药物保守治疗(A组)、膝关节镜治疗(B组)、全膝关节置换治疗(C组),对各组进行相应的治疗方案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分别记录各组患者术前1周、术后1-3个月、术后12-16个月的WOMAC疼痛评估分数。排除失访患者,最终完成随访的患者110例,其中A组患者30例(男性3例,女性27例)、B组患者43例(男性14例,女性29例)、C组患者37例(男性7例,女性30例)。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各组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其中在术后1-3个月随访时发现B组中部分患者缺乏康复及锻炼意识,早期疼痛指数偏高,将B组分为依从性差的患者组(B1组)和依从性好的患者组(B2组),对依从性差的患者组进行康复宣教及督促,加强康复锻炼意识,依从性好的患者组继续行功能锻炼,收集两组术后12-16个月的WOMAC疼痛评估分数,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康复锻炼的效果。结果:术前1周A、B、C三组间的疼痛指数分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个月行膝关节镜治疗(B组)的疗效优于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C组)优于行保守治疗(A组)(P<0.05);术后12-16个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C组)的疗效优于行膝关节镜治疗(B组)优于行保守治疗(A组)(P<0.05)。术后12-16个月B组中依从性较差的患者(B1组)和依从性较好的患者(B2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B1组术后12-16个月的疼痛指数分数较术后1-3个月有所降低,且B1组的疼痛指数分数与B2相近,说明术后康复及功能锻炼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结论:对于合并重度疼痛的中度膝骨关节炎患者,保守治疗的疗效不及手术治疗,膝关节镜治疗的早期疗效显著,但随访到12-16个月时,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疗效优于膝关节镜治疗,术后康复及功能锻炼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