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临床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icong9071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血压所造成的左心室肥厚能显著增加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是一个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故逆转左心室肥厚已成为高血压治疗的重要目标。厄贝沙坦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不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和耐受性,而且还可有效逆转左心室肥厚,在价格上亦占有优势。本研究旨在通过与培哚普利的比较,进一步证实厄贝沙坦独特的心脏保护作用,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避免医疗资金的不必要浪费。方法:选择从2007年至2008年来我院就诊的符合入选标准且合并左心室肥厚的轻、中度高血压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厄贝沙组,B组:培哚普利组,每组均为60人。A组给予厄贝沙坦片150 mg/d,晨起口服1次;B组给予培哚普利4 mg/d,晨起口服1次。共服药12个月。疗程中不联合使用其他降压药物。每两周调整药物剂量,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Hg。如果血压控制不良,厄贝沙坦、培哚普利的剂量加倍。每周随访测量血压,4周血压不达标者退出实验。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4周、12个月由专人按照国际标准要求检测坐位血压。重复检测血压3次,取平均值。实验前一天及12个月后做心脏彩超,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LVMI,实验过程中出现与实验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如眩晕、头痛、咳嗽等)且不能耐受者及血钾、血糖、血脂、酶学出现异常者剔除实验。结果:两组病人经12个月的治疗后,共有114人完成整个实验。结果显示两种药物降压效果明显,厄贝沙坦组血压达标率87.93%(51/58),培哚普利组血压达标率89.29%(50/56),两种药物比较降压疗效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LVMI(g/m~2)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药物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培哚普利不仅能有效降低血压而且能明显减轻左心室肥厚,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具有心脏保护作用,二者效果相当。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相关免疫学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并为进一步研究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