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实验通过构建成骨细胞中特异性敲除Prmt5小鼠拔牙窝模型,探讨Prmt5对小鼠拔牙窝愈合中的影响,为临床中促进拔牙窝愈合提供线索。方法:1.检测Prmt5在拔牙窝愈合过程中的表达。选取6-8周龄C57BL/6小鼠行双侧上颌第一磨牙拔除术。在拔牙术后第3天、7天、10天、14天、21天、28天、35天取材,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拔牙窝愈合中PRMT5的表达。2.构建条件基因敲除小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构建成骨细胞中特异性敲除Prmt5小鼠拔牙窝模型,探讨Prmt5对小鼠拔牙窝愈合中的影响,为临床中促进拔牙窝愈合提供线索。方法:1.检测Prmt5在拔牙窝愈合过程中的表达。选取6-8周龄C57BL/6小鼠行双侧上颌第一磨牙拔除术。在拔牙术后第3天、7天、10天、14天、21天、28天、35天取材,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拔牙窝愈合中PRMT5的表达。2.构建条件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将Prmt5fl/fl(对照组)与OC-Cre转基因小鼠交配,获得OC-Cre;Prmt5fl/fl小鼠(实验组),行基因型鉴定。3.于6-8周龄拔除对照组及OC-Cre;Prmt5fl/fl小鼠上颌第一磨牙,建立拔牙窝模型,并在拔牙术后第3天、7天、10天、14天、21天、28天、35天取材。称量小鼠体重,在小鼠处死前3h以10μl/g剂量,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uridine,Brdu)(浓度10mg/ml)。对拔牙窝进行Micro-CT扫描,通过影像学对拔牙窝进行大体表型分析。通过石蜡切片及Masson染色,对拔牙窝骨形成进行组织学分析。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拔牙后3天、7天、14天骨形成阶段细胞的细胞分化、增殖、凋亡。结果: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拔牙窝愈合过程中,PRMT5的表达在拔牙后1-14天逐渐升高,之后逐渐恢复至拔牙前水平,提示Prmt5在拔牙窝愈合前期可能发挥作用。2.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确认成骨细胞中Prmt5敲除。OC-Cre;Prmt5fl/fl小鼠的体型较对照组小,但差异不明显。3.与对照组小鼠相比,OC-Cre;Prmt5fl/fl小鼠拔牙窝愈合延缓。Micro-CT分析Prmt5敲除小鼠拔牙窝较同时间点对照小鼠拔牙窝愈合延迟,新生骨骨密度较低,骨小梁结构较稀疏。通过3D重建后进一步分析骨分析参数,发现拔牙后0-14天,骨体积分数(BV/TV)、骨密度值(BMD)、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骨小梁模式因子(TBPf)差异明显。Masson染色结果与Micro-CT结果一致。对照组小鼠拔牙窝牙槽嵴高度、骨小梁数量、厚度及明显高于Prmt5敲除小鼠。因此,选用3天、7天、14天进行细胞学分析。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成骨细胞标物N-cadherin和Sp7,发现Prmt5敲除小鼠成骨细胞数量减少。后通过Brdu(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法细胞增殖实验发现Prmt5敲除小鼠的细胞增殖较对照组增加。通过检测细胞凋亡发现Prmt5敲除小鼠细胞凋亡较对照组增加。结论:成骨细胞中PRMT5可能通过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减少细胞凋亡,参与拔牙窝愈合。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牙周状况与血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ies,抗CCP抗体)、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浓度,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牙周状况与RF、抗CCP
目的:探索IFN-γ、IL-4、IL-12A内含子中特定位点的多态性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与其亲属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的轻型RAU患者29例及其一级亲属54例,其中包括父亲22例,母亲25例,同胞7例。采集空腹外周血,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提取DNA,对IFN-γ(rs1861494)、IL-4(rs2227284)、IL-
目的:1.通过对比游离龈移植术(FGG)用于正畸和非正畸患者术后移植组织瓣的收缩率差异,探究正畸治疗对FGG术后移植组织瓣收缩的影响,为FGG用于正畸治疗中获取预期角化龈的量提供术前参考依据,更精确的应用FGG。2.通过观察龈缘位置的变化,为FGG是否可以降低正畸治疗中牙龈退缩的风险提供临床证据。方法:本研究选取16名行FGG的患者。分为正畸组和非正畸组。正畸组(A组):7人,移植组织瓣7个,共1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是口腔中常见的一种炎症性疾病,为探讨CP炎症程度是否是AS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收集牙周专科门诊的慢性牙周炎但不伴有其他系统性疾病患者的牙周临床指标、血脂、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颈动脉斑块等指标,进一步明确CP的严重程度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牙龈轮廓的变化以评估不同材料在上前牙软组织增量中的应用效果;准确测量牙龈厚度,为唇侧牙龈丰满度的变化趋势及长期稳定性评估提供依据,寻找一种效果更好且易被医患接受的软组织增量方式。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5名上前牙美学区单颗牙缺失且已经过三个月临时冠塑形的患者(10名男性,15名女性,年龄范围20-52岁)。根据以下标准纳入患者:邻牙无修复体;二期手术时CBCT显示唇侧骨板完整,唇侧
目的:本实验主要是通过观察II型糖尿病小鼠拔牙后在磨牙牙合向运动过程中根尖周组织OPG/RANKL/RANK信号通路中的相关因子的表达,探究其运动机制,为糖尿病患者的牙列缺损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120只C57 BL/6J、体重在20-22 g之间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40只)、空白对照组(40只)、阴性对照组(40只)三组,适应性喂养2周后,糖尿病组小鼠禁食10 h,在此期间可以自由
目的:本研究借助CBCT探究骨性偏颌畸形患者下颌骨偏斜的程度和位置的变化及其与颈椎姿势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Bio EMGⅢ型肌电仪对下颌偏斜患者头颈肩部肌在不同的下颌运动中的肌电活动进行检测,探究偏斜患者头颈肩部肌间运动的对称性及协调性的变化,以期为偏颌畸形提供有价值的诊疗依据。方法:选择30例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及30例成人颜面对称者进行CBCT扫描并进行三维影像重建,利用Invivo 5软件设
目的:探讨以有氧运动形式的心理干预对睡眠磨牙症的有效性。方法:1.通过口腔体检表筛选山西医科大学本科在校生共36人,分为磨牙组18人和非磨牙组18人;2.磨牙组和非磨牙组共36人,在干预前连续3天填写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进行心理评估,磨牙组同时使用非接触型磨牙监测设备和录音笔进行磨牙监测。接下来为期一周的慢跑有氧运动,一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运
目的:探究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utans)跨膜蛋白MapZ功能进行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生长情况;②细菌形态和隔膜位置;③细菌细胞壁结构及厚度;④生物膜形成能力;⑤产酸能力;⑥耐酸能力;⑦对阿莫西林和氯己定药物的敏感性变化,体现在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在不同药物浓度下浮游菌生长和生物膜形成能力;⑧分裂基因ftsZ的相对表达量变化;⑨转录组基因序列的
目的:下颌第三磨牙是人类最常见的阻生齿,容易引起冠周炎、疼痛、张口受限、颌面部肿胀和间隙感染等。预防性拔除可导致邻近软组织、骨组织甚至邻牙出现问题的下颌第三磨牙已成为多数口腔临床医师的共识。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与邻牙之间骨间隔往往缺如,拔除后处理不当可造成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缺损。Teruplug去端肽胶原蛋白是一种网状多孔、表面粗糙的去端肽低抗原性生物材料,其表面网状结构不仅利于血液吸附和聚集,并